浪濤再洶湧,也總會回落平息。
透過官方的輿論封鎖,實驗中學的事件很快趨於緩和。
尤其對於那些高三學子,面臨決定命運的高考,實在沒心思再羈絆於這些身外事了。
甚至有些受傷住院的學生,沒等身體好利索,就屁顛顛回到學校繼續抓緊啃書本試卷了。
至於三年二班的學生,由於教室被焚燬,老師被殺害,學校乾脆把這班級的學生打散,分攤到其他的班級應付一下。
於是,在1班,陳燁又和許多老同學重逢了。
比如楊思寧、徐棟他們。
但這次重逢,倒也沒帶來什麼撕逼墮胎多角戀的青春故事。
日子在風平浪靜中,偶爾泛起一圈漣漪。
唯一值得提的,大約就是陳燁和陸小雨的關係越發密切,中午一起混食堂拼餐桌,課堂互抄筆記批試卷,晚自習後一起回家。
中間,偶爾楊思寧也會像以往那樣試圖監督陳燁的功課成績,但當她發現自己休學的幾個月,這個以往的問題差生,學業竟已突飛猛進,甚至在數理學方面還勝過了自己,楊思寧只得默默撤退。
而且,她也發現了,那位不喜歡吃粽子的小雨同學,似乎對她有些刻意的疏遠,尤其每逢自己和陳燁說話的時候,還總板著臉……她感覺心好累。
後來,相處久了她才知道,不止是自己,基本班上的同學都是這份待遇,唯一的例外就是陳燁了。
陸小雨那恬靜冷漠的臉龐,只有面對陳燁時,偶爾才會展露出會心微笑的神采。
楊思寧看在眼裡,緘口不語。
大家都沒多說什麼。
畢竟,在這個即將各奔東西的人生岔口,離別才是主旋律。
可能,大家往後都再見不到了呢。
“看你好像都不願意交朋友的樣子。”
回家的夜路上,陳燁一邊推著單車,一邊隨口問道。
陸小雨雙手捏著書包肩帶,聞言,瞪著明眸望著陳燁,問道:“你不是我的朋友麼?”
陳燁笑了,道:“當然是,不過我指的是,除我之外,班裡其他的同學。”
陸小雨垂下小腦袋,抿了抿唇瓣,低聲道:“是楊思寧跟你說了什麼嗎?”
“你想多了,老楊不是那種背後說人是非的長舌婦。”陳燁也是納悶這姑娘的腦筋是不是好過頭了,就愛胡思亂想。
但話說回來,其實他也是孤僻性子,以前有王森陪著,沒覺得缺什麼,但王森離開後,他難免又覺得心裡空落落的。
直到和陸小雨走近之後,他才不用每天上學放學形隻影單。
其實陳燁很清楚自己的問題,他不是不願交朋友,而是他會謹慎乃至苛刻的挑選朋友,如果三觀不合、趣味不投,他連說話的興趣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