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意的話,大理能不能扛得住周銓的怒火,自己下次再來應天時,會不會是階下囚,甚至只有首績?
“獻俘!”
他正琢磨著的時候,突然聽到一聲高呼,段和譽心有所思,頓時嚇得渾身一顫。
然後,他看到一隊隊華夏軍士走了過來,在他們中間,則是排列整齊的俘虜。
為首的,乃是西夏李乾順!
在經歷了三年的激戰之後,岳飛帶領的第四軍,千里奔襲,攻克高昌,西域諸部畏於第四軍軍威,發動叛亂,擒獲李乾順來獻,所以,俘虜第一陣,便是李乾順與西夏士卒。
李乾順雙手象徵性地縛上草繩,在經過觀禮臺時,他抬頭望了上面一眼,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周銓端坐其上的身影。
他嘆了口氣,搖了搖頭,自己本來有機會的,只不過兀朮反應更快,讓兀朮搶了先機奪取河中,否則,自己一定要逃到極西去,離得周銓越遠越好。
李乾順之後第二陣,便是交趾國王李陽煥。
這廝年紀不大,十八歲都不到,雖然沒有哭哭啼啼,卻也膽戰心驚。周銓遣使者令他獻土入貢,卻被他手下重臣斷然拒絕,可當華夏軍大軍趕到時,那些重臣們見戰事不利,又毫不猶豫地將他獻了出來。
無論是西夏還是交趾,都是大宋世仇,雙方征戰時間甚久,因此當他們的俘虜經過時,廣場之上觀禮的百姓一片叫罵之聲。
在他們之後,便是一大堆叫不出名字的小國、小部,這些人周銓也懶得分辨,直接讓他們各穿服飾,組成一隊,從廣場前經過,然後停到廣場一隅。
在他們之後,是華夏軍各軍的代表。
看到這支部隊,段和譽就覺得牙疼,在他們過去之後,段和譽忍不住側過頭去,小聲與占城國主道:“貴國作如何打算?”
占城國主嚥了口口水,也用漢話道:“還能作如何打算,我們能有選擇麼?”
他又看了段和譽一眼,低聲又道:“我們靠海,和貴國不一樣!”
段和譽點了點頭,這一點他還有些優勢,因為大山的緣故,華夏軍要進入大理不是很容易。
可這點地理的優勢,根本不足以彌補國力上巨大的差距!
在他的糾結之中,登基大典的觀禮儀式結束了,按照行程,緊接著,他們還要去新建成的“眾議宮”。
周銓今日要在此釋出他登基後第一份詔令。
因為委任了一百零八位樞密院參政,同時還按各自行省選薦了三百六十名中書院議政,再加上滿朝的文武百官,這麼多人要開大朝會,在原先大宋模式的舊宮殿中顯然無法舉行,故此便有了這眾議宮。周銓的座位高居於正北,是一個由九級臺階組成的御座,而在他的左手是文官,右手是武臣,正面所對,則是參政與議政們。
與大宋不同的是,在場諸人,盡皆有座!
段和譽與諸國國君,既不是文武官員,也不是參政議政,他們是坐在最後方的觀禮席上,望著眾議宮這大會場,都覺得很是新鮮。
“不如我的大殿好。”趙佶嘀咕的聲音,段和譽都聽到了,他看了趙佶一眼,心中暗暗佩服。
既佩服趙佶膽大,這種情況下還敢亂開口,也佩服周銓量大,這等情形下讓趙佶還活著。
周銓再度出現時,眾人紛紛起立,段和譽同樣如此。他向周銓望去,周銓並沒有穿金黃色的龍袍,而是換上了他喜歡的軍服。他的御座之前,有張半圓型的桌臺,他坐於桌臺之後,居高臨下,看著滿堂眾人,心中生出一股豪情。
他知道,從今天起,這個國家,真正屬於他了。
“諸君請入座。”周銓最初時還有些不適應,但很快他就進入了狀態:“今日在此,宣佈人事任免及各事項如下……”
內政外交,政略軍略,段和譽很快就聽到了他關心的事情。
大理、占城盡皆廢國,各置行省若干,大理國主、占城國主以郡王銜留於應天,每年撥給嫡脈銀十五萬圓,許其宗族子弟自主尋業。
這個結果,既不是太好,也不算太糟。當週銓宣佈出來後,段和譽整個人都癱在座位上,但口中卻長長出了一口氣。
“就這樣吧……只能這樣了。”他小聲嘟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