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陳省身摸了摸下巴,猜測道:
“莫非是下一期的《P Review Letters》上,會有來自華夏的論文釋出?”
“可就算是有論文登刊,那和咱們回不回國又有什麼關係呢?”
“莫非.”
陳省身的這番話沒有說完,不過小楊和李景均都理解了他想要表述的意思:
莫非華夏方面指望用一篇論文的成果,就證明如今華夏國內可以對每個科學家做到物盡其用?
實話實說。
這個解釋並不難猜到,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解釋。
但是它為真的可能性.卻太低太低了。
靠著一篇論文就能讓最少數十位猶豫過一次但最終沒有回國的留美人才下定決心迴歸故土,它的質量得高到多離譜?
客觀來說,物理史上不是沒出現過這種級數的論文。
比如說《Mat Principles of Natural Posophy》.也就是1687年小牛提出萬有引力定律和運動定律的論文,奠定了現代經典物理學的基礎。
還有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的理論,包括光速不變原理和質能等價原理的論文,推動了現代物理學的發展。
以及海森堡那篇提出了量子力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論文,開啟了量子力學的發展。
&nore is different】,公認的凝聚態物理開山之作。
但是
這類論文雖然存在,可卻並不常見。
三百多年的近代物理史中,能夠有這種級數影響力的論文頂多也就十篇而已。
有些論文彼此之間的時間跨度,甚至要比一個普通人的壽命還長。
這種情況下一窮二白的華夏居然在暗示自己可以拿出這種級數的論文,這怎麼能不讓陳省身等人驚訝呢?
想到這裡。
陳省身又意識到了什麼,轉頭對小楊問道:
“小楊,《P Review Letters》這個期刊多久發刊一次?月刊還是雙月刊?”
月刊的概念自必不說,雙月刊指的則是兩個月發表一次,也是這個時代比較常見的一種發刊方式。
不過小楊聞言則搖了搖頭,解釋道:
“都不是,這種期刊是一種比較新穎的‘快報’,所以它的釋出時間是週刊也就是每週一次。”
“屆時他們提前會把期刊鋪貨和寄送到訂閱單位手中——雖然《P Review Letters》的銷量慘淡,但畢竟掛靠的是APS,所以物流資源方面還是很充足的。”
“週刊麼”
陳省身的眼神閃動了一下,繼續問道:
“下週是什麼時候發刊?”
小楊沉默了幾秒鐘,接著報出了一個數字:
“下個.禮拜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