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布萊德雷這個名字,很多人腦海中想到的可能都是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
也就是海對面歷史上最後一上將。
但如果你在這個名字後頭加上‘光速“二字再次搜尋。
就會發現另一個叫做布萊德雷的人,曾經在歷史上留下過些許印記。
此人全名為詹姆斯·布萊德雷,大多數文章會將其稱為J·布萊德雷。
詹姆斯·布萊德雷是一位英國天文學家,1693年出生,1762年去世。
此人之所以會在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主要是因為他在1728年發現了一個現象:
他在地球上觀察恆星時,發現恆星的視位置在不斷地變化。
在一年之內,所有恆星似乎都在天頂上繞著半長軸相等的橢圓執行了一週。
他認為這種現象的產生是由於恆星發出的光傳到地面時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在此時間內,地球已因公轉而發生了位置的變化。
最後他用這個‘光行差法“,測出了光速的另一個數值:
299930千米/秒。
這個數值與小牛和惠更斯測出來的21萬公里/秒相差極遠,不符合當時的固有認知。
同時詹姆斯·布萊德雷的這套方法也存在一些當時無法解答的漏洞,所以他的測算結果一直沒有被學術界接納,甚至還被嘲笑為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人。
詹姆斯·布萊德雷對此肯定不服嘛,所以就在1731年進行了申訴。
在原本歷史中。
詹姆斯·布萊德雷因為1731年的那次申訴,遭遇了一次超大規模的‘網爆“:
朝房子的玻璃丟石頭屬於基礎日常,布萊德雷自己還被英國天文臺給辭退了,他在巴克萊銀行工作的哥哥也因此也丟了工作。
1743年。
他的兒子哈特·布萊德雷申報牛津大學,明明分數足夠,卻因為‘政審“不過關而被拒之門外。
原本歷史中尚且如此,就更別說這個小牛可以封神的時間線了。
在過去的百多年時間裡,布萊德雷遭遇了比原先更劇烈的現實攻擊。t.
如今整整120多年過去,雖然很多限制逐漸被解除——例如丹尼爾·布萊德雷這個後輩不但進入了劍橋大學,同時還成為使徒社社員。
但各種有形無形的非議,如今依舊存在。
然而就在丹尼爾·布萊德雷以為一切就會這樣持續下去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不久前
徐雲的實驗重新測定了光速,數值無限接近自己先祖的計算結果!
這個不但得到了法拉第等諸多大佬的承認,還被以書面報告的形式提交到了皇家學會。
估摸著下個月出頭,就能以官方的形式見刊。
毫無準備之下,
布萊德雷家族揹負了百年的小丑帽子得以被摘下。
甚至詹姆斯·布萊德雷在歷史上的評價,都可能從一個【毫無自知之明的蠢蛋】變成【敢向歌利亞投擲石頭的勇者】。
這怎麼能不讓丹尼爾·布萊德雷激動呢?
因此在第二天一早。
丹尼爾·布萊德雷就將提議交到了使徒社的現任社長手中,成為了那個神秘的第二人。
一個疑問至此告破。
視線再回歸現實。
此時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