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de Park Place
On Saturday, 10th Nov, 1850
at 7:30 .
Reply to
Sir&n&nson。
看完這段話,徐雲不由眉頭一揚。
居然不是阿爾伯特親王?
這段話的內容並不複雜,哪怕不需要光環翻譯,徐雲也能看懂它的意思:
大致就是某個劍橋社團組織了一次聚會,地點在海德公園,如果你要來就回復面前的老湯即可.....
與此同時。
徐雲的目光略微有些茫然。
不是阿爾伯特親王的信也就罷了,但一封社團的邀請函,犯得著讓老湯這樣大張旗......等等!
徐雲忽然想到了什麼,只見他抬起頭,若有所思的對老湯問道:
“湯姆遜先生,這莫非是......劍橋使徒社的邀請函?”
老湯抬頭看了他一眼,肯定的點了點頭。
只見他的食指指尖在桌上踱了踱,解釋道:
“沒錯,過兩天使徒社會舉辦一場宴會,屆時會對新一批使徒社成員的入社資格進行投票。”
“我這次來找你,就是為了給你送這張邀請函——恭喜你,羅峰,你已經擁有了劍橋使徒社的面試資格。”
劍橋使徒社。
很早以前曾經介紹過這個神秘團體。
這是一個由劍橋大學的莫里斯、丁尼生哈勒姆等人在1820年共同成立的社團。
這裡的使徒對應的是《聖經》裡的《使徒行傳》,也就是耶穌的十二位門徒。
所以一直以來,使徒社的人數上限都是12位。
在社團中。
本科生的成員通常被稱作“使徒”,而研究生則被稱作“天使”。
最初社團的活動主要以辯論為主,名為劍橋座談會,大有些茶話會的性質。
劍橋使徒們在每週六晚召開會議,例會上小組成員就某一個話題發表演講,演講後成員之間自由討論。
不過隨著早先幾批的使徒社成員步入政壇或者商界,有心人逐漸意識到了這個社團的價值。
使徒社的性質,由此便出現了變化。
這就相當於後世一些網路作家搞出的小群體,原先可能只是想著吹水打屁,但逐漸卻成為了py聚集地.....
至於加入使徒社的方式說難不難,說簡單卻也不怎麼簡單:
這個制度叫做Referee推薦制。
也即是說。
你想要加入使徒社,首先得先認識一位使徒成員——儘管你可能並不知道其身份,然後由此人提議初步表決,才會收到郵件邀請參加設立在劍橋大學某個學院的晚宴。
&nian)宴(shi)上,歷屆成員只要能到場的都會出席,投票決定新成員是否有資格加入其中。
新加入的成員則要求宣誓保密,並聆聽一份由神學家安東尼·芬頓書寫的一份咒語。
隨後老湯頓了頓,繼續說道:
“不過羅峰,你心裡要先有個底,這份邀請函並非正式的入社函,想要透過面試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