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在用弱光照射接收器時,發生器上應該有能量積累過程,不會瞬時生成電火花。
這就好比一列動車,入口的人流量不大,便代表著旅客尚未到齊。
而按照規則,列車必須要滿員才能發動,那能怎麼辦呢?
答案自然是隻能等,等人全到了才能發車。
但眼下光電效應的現象,卻相當於旅客只到了一兩位,列車就發動了.......
至於微粒說......
法拉第沉思片刻,很快便想到了一些解釋思路:
當光粒子照射到金屬上的時候,它的能量可以被金屬中的某個電荷全部吸收,電荷的動能立刻增大並不需要積累能量。
如果電荷的動能足夠大,能克服金屬內部對它的吸力。
那麼就可以離開金屬的表面形成電火花......
但這樣一來。
許多以波動說為基底的理論,在正確性上就存在疑問了。
甚至如果細究下去的話,哪怕是現有的微粒說,其實也不太能支撐起光電現象的解析。
這相當於現有的物理大廈被挖了一處跟腳,雖然沒有完全坍塌,但已經出現了傾斜的現象。
想到這裡。
法拉第抬頭看了眼夜空。
此時的夜空如同一片黑幕,只有零星的光點點綴其上。
1850年11月7日。
一位華夏人輕輕的出現在了劍橋大學。
他揮了揮衣袖,沒有引來一船星輝,而是喚來了一朵烏雲。
波光裡的電火花,在所有人的心頭盪漾。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氯化銀和氟矽酸的混合溶液。
夏蟲也為之沉默,因為現在是冬天。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而實際上。
徐雲帶來的震撼, 遠遠不止這麼簡單......
畢竟作為給法拉第嚇出心絞痛的補償,為他圓個人生遺憾不過分吧?
至於小麥嘛。
對唔住了,我係穿越者.......
........
注:
有同學反饋老法容易看成法老,我也被帶進去了...所以以後還是叫法拉第吧。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