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法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雖然找不出徐雲話裡的問題,但他好像總覺得哪兒有些不對?
或許是自己想多了吧.......
隨後徐雲帶著老法等人往前走了一段路,來到了老湯鼓搗出來的裝置邊上。
這套裝置的佔地面積約莫有一架鋼琴那麼大,總共分為兩部分,比起之前的兩次實驗要精密的多。
第一部分是一個電火花發生器。
發生器上有兩個大銅球作為電容,透過銅棒連線到兩個相隔很近的小銅球上。
導線從兩個小球上伸展出去,纏繞在一個大感應線圈的兩端。
接著又連線到一個梅丁格電池上,將這套裝置連成了一個整體。(我看看本章說能不能放出來圖)
第二部分是一個接收器,離發生器不遠。
它由兩個開口的長方形銅環組成,銅環介面處各鑲了一個小銅球。
至於發生器和接收器之間,則放置著一塊金屬板。
發生器、接收器與金屬板形成了一個三角形,其中發生器和接收器的連線,便是三角形的底邊。
老法依舊老神在在的走到裝置面前,目光很快鎖定了纏繞有感應線圈的部位:
這個感應線圈的匝數很大,目測大概有耳根的腰那麼粗,佔據了相當大的一塊區域。
以老法長年累月和電磁打交道的經驗來看。
如果導線規格正常,這個感應圈應該能發出一萬伏特以上的電壓。
一萬伏特,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了。
這又是要幹什麼呢?
總不能表演電擊play吧?
就在老法沉思之際。
威廉·惠威爾也走了上來,如今他沒有壓力在身,對於徐雲的實驗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先是繞了接收器一圈,隨後輕咦一聲:
“咦?法拉第先生,右邊這套裝置是忘了連線導線嗎?”
老法沉吟片刻,輕輕搖了搖頭:
“應該不是忘了連線,而是它本就不需要導線。”
威廉·惠威爾聞言一愣,眨了眨眼,問道:
“怎麼,您看出來這套裝置的原理了?”
老法扶了扶眼鏡,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遲疑道:
“只是有一些猜測罷了......”
接著他一指不遠處的金屬板,說道:
“惠威爾院長,你比較少參與一線研究,所以有些情況你可能不太瞭解。”
“我們在光學實驗中常用到的成像板,一般是以大理石為基地製成的複合板,主要就是為了清晰的顯示影象。”
“至於這類材質的金屬板,則比較常見於反射實驗,例如聲波或者光等等.....”
“羅峰要求實驗在天黑的條件下進行,那麼必然與光有關。”
“因此我認為,這塊金屬板應該是用來反射光線的。”
說著他又掃了眼這套裝置,摸了摸下巴,最終定調道:
“所以不出意外的話,這套裝置應該是線上圈裝置先行通電發光,接著光線經過金屬板反射,在接收器上呈現出某種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