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用明細什麼的不是重點,他此時的心思全然放在了鄭祖的前半句話上。
過了片刻。
他總算想起來了前因後果。
是了。
當初在定製價格戰會議的時候,顧群青確實提及過缺少驢毛的事兒——當時他給鄭祖列了幾個原因,其中有一項就是驢草料的開銷。
自己後來也確實補充了一句做夢都想要幾頭驢......
那時候鄭祖還問過一句話,大致意思就是是不是本土驢越多越好。
在得到肯定答覆後,他確實表示過會託人打聽打聽。
結果沒想到......
鄭祖的那句話並非說笑,而是真的託人在全國找起了驢。
而鄭祖一旦動用起了他的人脈......
這樣說吧。
如果說搞科研,五個鄭祖加起來都不如徐雲。
但若論人脈。
公司上下兩百多號人加在一起,都不夠鄭祖一人打的。
作為新創基金的理事長,鄭祖光微信就有三個——頭兩個已經加滿了五千人好友,第三個號估摸著也快了。
同時這一萬多個好友絕大多數都屬於各行業的中上層,最次也是一個招呼下去都能喊動三五個人的小主管。
所以當鄭祖出面後。
一直困擾徐雲許久的本土驢問題,便輕鬆迎刃而解了。
“我那個找到本土驢的朋友在電信上班,是個川南區域基站專案的負責人。”
電梯口邊,鄭祖正在向徐雲介紹著更細緻的情況:
“他們基站點的邊上就有幾個很原始的村莊,青壯外出打工,老人和小孩待在村裡,過著半自給自足的生活。”
“我那朋友還算有些權力,看那些村民不容易,就調動了一套裝置幫村子裡打了口新井,又給每個村送了二三十箱牛奶,雙方關係一下就拉近了起來。”
“後來呢,他們那個專案沒法回來過年,所以一個村子在年關前一個禮拜,就邀請他們到村子裡一起吃年夜飯了。”
說道這裡,鄭祖的語氣不由激動了少許:
“結果我那朋友在和村支書商量著怎麼安排大鍋飯的時候,忽然見到了幾頭拉磨的驢,再一打聽才知道,這些都是純種的本土驢!”
“於是他立刻就提出了買下幾頭驢的想法,村支書不但沒拒絕,還給了個很厚道的價格。”
“再然後就是把這幾頭驢送出山,運到廬州安置的事兒了。”
“其實前幾天我就知道了這個訊息,不過怕路上出意外,直到今天一切妥了才和你說。”
聽著鄭祖的介紹,徐雲的表情同樣有些興奮。
那可是本土驢啊......
要知道。
目前易安菌牙膏的菌落擴增需要驢毛。
微生物電池的研發同樣需要驢毛。
凝血明膠的粘合劑,則需要驢毛和相關分泌物......
眼下有了新到的本土驢。
等於以上三個專案的研發效率,最少都可以翻個三倍!
實際上。
一直以來,徐雲的心中都隱隱有著另一個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