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裡。
隨著徐雲點下了那個【是】。
咻——
原本被他握在手中的那本線裝書,驟然脫離飛出,漂浮在了徐雲面前。
書封與徐雲正面相對,彷彿有一個沉睡多年、剛剛醒來的靈魂在與徐雲對望。
幾秒鐘後。
書頁呼啦啦的翻動,整本書緩緩發出了金光。
緊接著。
這本書的右邊出現了另一道相同大小的線裝書虛影。
幾秒鐘後。
這道影子逐漸凝實,上頭寫著......
《永樂大典·卷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五卷二萬二千八百七十六》。
接著是第三冊....
第四冊.....
第九冊.....
第一百三七冊.....
第五百九十一冊.....
第三千三百八十二冊.....
直到.......
《永樂大典·卷一》。
十分鐘後。
整整11095冊、22877卷的永樂正本環繞在徐雲身邊,四周隱隱還有鐘鼓禮樂齊鳴。
其實吧。
在徐雲穿越來的2022年,網路上偶爾可以看到這樣一種看法:
《永樂大典》這本書的意義只在於古代,在現代它就只是個腐朽的紀念日,客觀價值不大。
這是一種非常非常狹隘且偏激的看法。
一部華夏民族的瑰寶,絕不是精神慰藉那麼簡單。
此處就多花點筆墨,好好說道說道《永樂大典》到底有沒有實際價值。
首先要說明的是一點。
截止到目前。
很多華夏古代書籍的原版都已經流失了,相當相當多的文學作品都只知其名,但不知道它的具體內容。
如今研究華夏古代歷史的第一參考文獻是《四庫全書》,清朝時期所編寫。
然而整部《四庫全書》對於牽涉違礙的內容改動極大,並且刪減了大量的內容。
比如《三國志蜀書關羽傳》載,關羽死後追諡羽曰壯繆侯。
但編纂《四庫全書》時。
清高宗卻認為壯繆是對關羽的貶低。
故命館臣將壯繆改為忠義,以示對其力扶炎漢,志節凜然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