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陶瓷。
其中簡單的部分在於絲。
它沒啥技術含量,運用的就是蠶絲甲的原理。
這玩意兒東方自古存在已久,只是後世蠶絲甲的顧客大多數時候只有兩個群體:
一是甲胃收藏者。
二是情趣內衣愛好者和只因。
至於不簡單的部分嘛......
自然是陶瓷了。
眾所周知。
陶瓷片本身是做不了防彈衣的。
因為那麼一大片陶瓷太重了,而且都是硬的不方便活動。
穿了這麼一身,基本上很難做完整的動作。
不過呢。
陶瓷卻可以作為防彈插板的材料,並且主要針對的就是步槍彈。
對應的是海對面NIJ標準的NIJ III級和以上的NIJ IV級。
它是由陶瓷+防彈纖維組成的複合材料,效果即便在後世也相對不錯。
因為陶瓷的硬度高,而且比重比防彈鋼低很多。
在面對射擊的時。
陶瓷會靠著硬度將彈丸擊碎,變成數個質量更小的彈丸,接著利用陶瓷的碎裂進一步減小其動能。
然後再由陶瓷後面的防彈纖維板承接住這些威脅更小的碎片,從而實現防禦效果。
這個防彈纖維便是前面提到的蠶絲。
當然了。
後世的這類陶瓷並不是普通的陶瓷,而是表面噴聚脲塗層的多曲面金屬陶瓷。
這玩意兒在1850年咋搞呢?
看到這裡,聰明的眾所周同學想必應該記起來了。
沒錯!
當初徐雲在陰極射線實驗中,曾經給出過一個能夠將電訊號轉換成聲訊號的道具——
壓電陶瓷。(303章)
壓電陶瓷在經過極化後,電疇會沿電場方向定向排列。
此時只要加入一些金屬,就能達到乞丐版防彈陶瓷的特性。
草蛇灰線,伏筆千里.JPG。
有了壓電陶瓷和蠶絲,一件簡易版的防彈衣便誕生了。
這種DIY版本的壓電陶瓷防彈衣在後世能穩穩防下7.62mm的半威力步槍彈,連肋骨都不會傷,不過全威力彈就防止不下了。(油管有影片)
&nm彈雖然在後世屬於標配,可在1851年嘛.....
米涅步槍用的子彈叫做米涅彈,有的時候因為音譯問題還叫米尼彈,是一種裸鉛彈。
這種子彈的裝藥量很小,殺傷力在於初始動能,所以威力存在三種區間:
一種是10米內,米涅彈的威力可以和7.62mm的全威力步槍彈比肩。
第二種是1025米,相當於半威力彈。
但超過25米,它的威力便會呈現區間下降——因為這年頭彈道學實在是太原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