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惠威爾正了正身子,做出傾聽狀:
“哦?願聞其詳。”
徐雲深吸一口氣,組織了一番語言,認真說道:
“首先一點,我要求在下議院進行戰爭啟動投票的時候,劍橋大學所屬的非輝格黨議員都要投反對票。”
威廉·惠威爾頓時一愣,詫異道:
“非輝格黨議員?反對票?”
只見他認真思量了片刻,而後緩緩說道:
“如果你說的範圍不包括輝格黨議員,那麼這件事倒是不難,畢竟託利黨本身就是持反戰意見的”
“但羅峰同學”
“即使劍橋大學派系的其他議員全部投反對票,頂多也就是把戰爭開啟的時間往後推遲一些日子,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做到不開啟戰爭.”
徐雲面色肅然的聽完,沒有說話。
他其實很想告訴威廉·惠威爾,他的目的就是為了拖延時間而已。
他比所有人都清楚一件事:
一鴉必然要爆發,這是歷史的趨勢。
一旦不發生那就是改變歷史,對時間線的影響不可估量。
近代歷史虛無的起始時間線是1840年。(忍不住吐槽一下,做了這麼多事還有人說主角畏畏縮縮,真心搞不懂,如果這都不叫搞事我不知道什麼叫搞事了)
另外就是說了無數次的不破不立,無論是國父還是後續的那條小船,都是涅槃後才會出現的曙光。
因此徐雲的目標一開始就很明確:
他不會去阻止一鴉的爆發,但至少可以讓它發生的時間儘量晚一點。
如果一鴉爆發的時間能和克里米亞戰爭最激烈的時間段重合.
那麼在局勢牽扯的情況下,或許本土可以少死一些無辜的平民。
實話實說。
徐雲不是戰略家,也沒學過戰場指揮,所以這種事情他也沒多少把握能成。
但能不能成是一回事,做不做是另一回事。
在如今這種局勢下,他至少可以力所能及的去嘗試嘗試。
反正不要錢,多少試一點嘛。
目前下議院隸屬於劍橋派系的議員大概有四十多人,其中有40%是輝格黨也就是主戰派人士。
這年頭工黨還沒出現,所以剩下的60%基本上都屬於託利黨。
也就是後世的保守黨。
雖然2022年保守黨出現了一個金髮傻X,整了一些很腦殘的活。
但至少在1850年這個節點,託利黨確實是個反戰黨。
此前提及過。
在本土歷史的1840年4月7日,英國議院曾經舉行過戰爭啟動投票。
最終以271票贊成對262票反對的9票之差,透過了內閣的提議,從而爆發了一鴉。
這262張反對票,便基本上都是出自託利黨之手。
當然了。
託利黨反戰並不是因為愛好和平,而是因為他們沒有想到帶清會弱逼到那種地步:
他們怕的是帶清守住了關隘,同時關閉對英貿易,轉交給其他歐洲國家,因此才投的反對票。
總而言之。
無論他們的起始點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