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與內務部部長不同的是,劍橋的學聯會長有兩個特殊之處。
首先,就是劍橋大學的學聯會長並非屆屆都有。
這點不難理解,畢竟是要統領所有學院的學生代表,哪可能那麼容易年年都有。
按照本土的時間線。
上一位劍橋大學的學聯會長還是丁尼生呢,距現在都快20年了。
其次。
劍橋大學對於會長競選人有一個要求:
如果競選失敗,要立刻結業離開學院,履歷按照肄業劃定。
這也是讓許多有意競選會長的學生止步的一個要求。
肄業,這個詞很多人經常會看成肆業,不過實際上它的發音是“yi”。
它是一種僅高於輟學的說法,並不算得上體面。
後世很多企業是拒絕收錄肄業生工作的,更別說如今的1850年了。
因此對於湯姆遜而言。
參選學生會會長,確實是一次輸不起的博弈。
另外如果徐雲沒記錯的話。
本土時間線中的湯姆遜,並沒有參選過劍橋大學的學聯會長。
他一邊讀研一邊去了格拉斯哥大學自然哲學任職教授,所以徐雲也沒法透過原本的歷史進行參考或者協助。
交代完這些。
湯姆遜不等小麥洗完澡,便轉身離開了302寢室。
看得出來。
哪怕是面癱如湯姆遜,在談到競選學聯會長的時候同樣有些失態。
目送湯姆遜離開後。
徐雲走到自個兒床邊,開始歸類檢查起了自己的行李。
在進入副本之前,他準備了大概有十多個物品,核心技術基本上涵蓋了各個時間段。
最終真正隨他穿越到1850副本的,只剩下了四個小盒子:
首先是鋼劍。(之前有讀者說304太垃圾,因為再好的鋼就超過生產力水平了)
其次是盛放有黃金的小盒子。
徐雲在進入副本前去線下買了240克的純金,比當初前往北宋副本的時候多了不少。
扣除掉在倫敦被偷走的部分,目前大概剩下兩百克出頭的樣子。
1717年的時候,小牛...或者說老牛將黃金價格定為每了金衡盎司3英鎊17先令10便士。
自那以後,英鎊便按黃金固定了價格,
這個價格一直延續到1931年,只在1797年至1819年之間和1914年至1925年之間中斷過。
學過數學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1常衡盎司=28.3495克。
而1金衡盎司則等於1.0971428常衡盎司,等於31.1034768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