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尼·艾斯庫。
這是在1665小牛副本中,徐雲最意難平的一位人物。
她見面便給了徐雲一坨牛糞,卻被徐雲用特殊的懲罰給震撼了三觀。
按照光環的推演結果。
這姑娘在自己離開後性格愈發內向,十五歲的時候便輟學外出打起了工。
十九歲的時候前往尼德蘭想要尋找自己,卻在海上遇到了海難不幸身亡。
當然了。
還是那句話。
徐雲接觸利拉尼時,這個熊孩子不過才五歲,豆丁兒大小。
因此利拉尼對於徐雲的情感,顯然不會是成年人意義上的喜歡。
主要是在當時那個時間點,威廉夫婦一直憂心於虧損的貨物,沒時間關心女兒。
愛露拉和安德莉亞這對姐妹呢,又形成了一個獨屬於雙胞胎的小圈。
大姐姐莉莎則醉心於和小牛吧嗒吧嗒。
因此利拉尼的交際圈其實是非常閉塞的,沒有人理解甚至在意她。
這也是她成為熊孩子的一大主要因素——說白了就是希望透過叛逆去得到認同。
在這種背景下,徐雲對於利拉尼的‘懲罰’實在是太與眾不同了。
以至於在利拉尼幼小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因此諸多因素疊加在一起,導致徐雲成為了利拉尼心中一個無法抹除的執念。
你要說利拉尼有多喜歡甚至多‘愛’徐雲,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除非那熊孩子也是個重生者,否則一個五歲的小女孩不可能懂得什麼叫愛情。
這種情況在後世也不少見,例如徐雲自己便記得一位‘恩人’:
那是他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攢了整整一個禮拜的零花錢買了支特別貴的風箏。
結果在回家的路上被另一批十歲出頭的孩子‘打劫’了——不要覺得搞笑,上個世紀的治安經歷過的人都懂,十多歲的孩子都帶著刀來著。
當時有一位穿軍裝的大哥哥過來趕走了那些熊孩子,那副場景在徐雲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後來徐雲會選擇科大讀書、畢業後會進入成飛、乃至寫書都會喜歡帶著紅色,很大部分就是受那位軍人大哥哥的影響。
實話實說。
徐雲如今早就忘了對方的容貌,甚至對方出現在自己面前都很可能認不出來。
但另一方面。
這整個事件卻也已然化作了一枚符號,死死地印在了徐雲內心深處,這輩子都不會忘記。
作為有過類似經歷的人,徐雲完全可以理解利拉尼的想法。
也正因如此。
他一直對利拉尼的身故心有不平。
如今得知利拉尼在收到那封信後性格得到了改觀,同時還結婚生子,這種解脫感實在是太令人愉悅了。
至於因為對方結婚而產生的遺憾?
不存在的。
當時利拉尼只是一個五歲的小姑娘,渾身因為玩鬧弄得髒兮兮的,面容都不怎麼看得清。
徐雲要是連這種小女孩都不放過,那麼心理多半就是有問題了。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