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對帆船在華夏古代出現的時間一直頗有爭議,主要分成春秋說和兩漢說兩種看法。
不過無論是以上哪種情況, 時間線都要遠早於眼下的宋代。
所以此時帆船眼下很常見,尤其是在海邊。
故而小李和老蘇只是彼此對視了一眼, 便齊齊點頭道:
“自是見過。”
徐雲朝二人微微頷首,深吸一口氣,丟擲了自己的殺手鐧:
“既然如此,不知二位在見到帆船的時候,可曾注意過一件事?”
“什麼事?”
“帆船是哪個部位先出現在二位視野內的?”
聽到徐雲這番話,老蘇和小趙頓時齊齊一愣。
“哪個部位?”
小趙見到大海的時間離現在只有兩年,印象自然相對也比較深, 便先一步道:
“若是沒記錯的話...那日@本王登高觀海,首先見到的似是白色的船帆,其次才是船身...”
聽小趙這麼一說,老蘇倒也回想起了一些畫面, 不禁微微點頭贊同。
不過想著想著,他忽然意識到了什麼,猛的瞪大眼睛,看向徐雲:
“小王,你是說我們先看到船帆,是因為大地是圓形,所以海面將船身給擋在了後方?”
徐雲沉默片刻,鄭重而堅定的點頭道:
“沒錯。”
海面上的行船先看到船帆,後看到船身。
這是亞里士多德在證明地球形狀時,曾經提及過的有力證據。
當然了。
在現實生活中,你想單靠肉眼驗證這個說法,其實是比較麻煩的。
因為根據r2+d2=(r+h)2可以計算,一個視線高度為1.75米的人,能夠看到的地平線距離有4.65千米。
如果你站到山上或者建築高層,看到的範圍就更遠了。
這種十幾公里起步的視力範圍,一般人其實是很難分辨出船帆、船桅和船身的。
這種情況下所謂首先看到風帆,很大部分原因要歸結於風帆的顯眼程度,和海平面沒啥關係。
但值得一提的是,登州和昌國這兩個地方卻很特殊,不同於一般的海岸:
它們都是宋朝水軍要地,同時也是宋代知名的海市所在。
眼下是宋朝海市最發達的時期,貿易聯通的可不是內地,而是周圍的各個國家。
而凡是越洋貿易的船隻,體型往往都非同一般。
比如很有名的宋代古船,被髮掘復原的華光礁1號。
整艘船船體殘長20米,寬約6米,舷深約3-4米,這在宋代只是中型船的規模。
像在登州、昌國這兩處海市兼軍事重地。
你若是運氣好,甚至可以見到兩千料級別的帆輔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