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或許就是華夏先民的智慧吧.....
感慨完畢後,徐雲又將心思放回了現實。
他先是陸續將各個器械檢查了一遍,接著正式開始組裝起了發電機。
眾所周知。
直流發電機主要由定子和轉子兩部分組成。
其中定子的主要部件為機座、主磁極、換向極、端蓋和電刷等裝置,主要作用為產生磁場。
轉子的主要部件為電樞鐵心、電樞繞組、換向器、轉軸、軸承、風扇等。
主要作用是產生感應電動勢和電磁轉矩,是直流電機能量轉換的核心。
當然。
如果穿越的話,做個簡易的裝置就行,犯不著那麼複雜。
實際的構件有定子主磁極、電樞鐵心、電樞繞組、換向器和轉軸基本就夠了。
直流發電機的基本原理是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即若導體切割磁力線,導體中會產生感應電動勢,高中物理課堂上老師應該都示範過。
正常來說。
這種古代發電機需要透過手搖發電,有些像是小學那會兒用轉筆刀的姿勢,並且越快越好。
但別忘了,眼下可是有發條這個好東西呢:
只需要讓驢先將發條蓄力,再用一個很簡單的力矩進行轉換,就能將發條的彈性勢能轉換成動能,讓電機運作起來。
隨後徐雲將銅線纏繞到銅片上,下方按上轉盤,將磁石固定在另做的架子上。
再把線圈架在磁石中間,導線首尾相接形成閉合迴路,石墨充作碳刷進行傳導。
就這樣。
一臺簡易的發電機就搞定了。
沒錯,就這麼簡單,
其實吧,後世有很多看起來比較高大上的知識,在古代並不難還原,困難主要有兩點:
一是它的衍生運用和儲存,電器的難度可比簡易發電機難多了。
二則是認知這個概念的過程。
就像發電。
別說徐雲的圓盤發動機了,真到特別極端的時候,你拿兩個水果都能發電,育碧的伺服器不就是這樣的麼。
古人做不到使用電力,不是他們的工業水平不夠,很大程度在於他們對於微觀領域的陌生——他們壓根不知道電能這玩意兒的概念。
比如此刻的老蘇。
在徐雲的組裝過程中,他幾乎全程默不作聲,因為他完全無法理解徐雲這是要幹嘛。
徐雲也沒費口舌去解釋,有些概念見到了現象後再去解釋,遠比教授理念要容易的多。
鼓搗完發電機後,徐雲並沒急著啟動它。
因為他還有另一件事要做:
準備電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