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李清照。
千古第一才女,大宋第一送財童女,愛喝酒卻又酒量奇低的.....
易安居士。
走屋子裡走出後,小李杏步沿臺階走下。
來到徐雲等人面前後掃了他們一眼,問道:
“蘇大人的借閱文書呢?”
徐雲見狀主動上前一步,朝她一拱手:
“回稟小姐,文書在小人身上,不過還請小姐先讓我等核驗書目,無誤後自當將文書呈上。”
小李詫異的看了他一眼,語氣連帶著也重了幾分:
“此次蘇大人所借之書有不少字形生僻,你可識得?”
“自是識得。”
小李不由又看了他一眼。
其實從當初那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就不難看出,小李是個很接地氣又愛較真的姑娘。
這點從來後趙明誠逃跑她寫書諷刺,以及舉報張汝舟的舉動也可以得見一二。
這次老蘇向老李借的書裡,有幾本是黃州特有的當地文集,光名目就繁雜無比,連小李一開始都得查閱資料才能看懂。
因此驟然聽聞徐雲的‘大言不慚’,小李的倔脾氣倒也上來了。
不過這姑娘表面上倒沒怎麼變化,只是很平常的一點頭:
“也是,那就先核驗書目吧。”
隨後幾人走到箱子邊,由李管事開啟箱子,又吩咐院內僕役在地面鋪了一張布,接著退至眾人身後。
徐雲見狀看向小李,得到小李的首肯後,走上前核驗起了書籍名目。
“《送黃州林通判列序》.....”
“《寅恪奇志十二冊》....”
“《清流先生牝舍記》.....”
“《赱仐鸔毼㔧》.....”
“《哿物雜序嘂論》.....”
唐朝和宋朝的交接其實並不平滑,中間還有個五代十國的割據紛亂年代。
五代十國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裡外裡六十多年好說呢。
其中黃州正好處於後梁的動盪之地,因此在這期間,黃州的文化與字型相對性的出現了不少異變。
雖然這種異化文字,在宋朝後便逐漸恢復了正常。
但就像後世本土各個地方存在方言一樣,異化的文字和語言,是不可能一下就被徹底消除的。
李格非在黃州就職期間受蘇軾影響,收集了大量黃州特色的書籍文刊,其中大概有兩成與目前大宋的官方文化有所差異。
有些是字型,有些是組合成的字意。
而老李在和老蘇寫信的時候呢,又顯然不可能直接照搬書籍原名。
因此信件中的內容其實是被簡化過的,老蘇知道名目繁雜,但卻不知道繁雜到了這種地步,否則說不定他就自己上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