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
老蘇已經在準備回京口的事情了。
老蘇在歷史上確實是夏季回的京口,但史書卻沒記載具體的時間,通篇只有‘是年夏’三個字。
而按照永柱的這番話。
若是不出意外的話,老蘇可能在一到兩週內,就會正式啟程。
這無疑是個非常重要的情報,先前提及過,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老蘇都必須留在汴京。
要是接下來幾天實在沒什麼機會,徐雲就得考慮考慮鼓搗一些大新聞了。
隨後四人又簡單聊了繼續,便由徐雲結算了費用,繼續出發了。
汴京城和如今的浚儀格局非常相似,基本上沒多少變動:
又黑又粗的御街直插朱雀門的花心,進了朱雀門右拐便是南門大街和大相國寺。
嗯,當初劉姥姥就是在這兒倒拔垂楊柳來著的。
這一帶也是整個汴京最繁華的一部分割槽域,白天其實還好,等到晚上夜色一深,各種畫舫就會在汴河上飄著恭迎恩客了。
穿過這道區域,徐雲等人又走了一大段路。
最後來到了一處掛有‘李府’的大院前。
這處大院比起老蘇的院落要新一些,大門上的紅漆看上去剛塗抹不久,門兩邊還擺著兩頭石獅子。
宋朝是石獅子高速發展的時期,除了出現蹲獅,臥獅外,還形成了鬏發這個特殊部位。
這個時期。
帝王宮殿擺放的石獅子鬏發為13之數,一品大員為12,二品為11,按照官位依次縮減,七品官員為六鬏。
其他人的家宅門前不可用鬏,這種方式也是區別官家和民間獅子的重要特徵。
李格非當前的官職是五品,因此他家門前的石獅子鬏發是八簇。
隨後在永柱的帶領下,四人走到側門,敲動了門環。
片刻過後。
咔——
側門上半部的一處擋板被人挪開,一雙眼睛露了出來:
“誰啊?”
永柱輕咳一聲,示意徐雲掏出拜帖,說道:
“我等乃太子少師、陛下御賜趙郡公門下牛馬走,前月我家老爺與中侍大人約好今日借閱書籍,故派我等特來拜遞文書,還請這位尊長通稟則個。”
一旁的徐雲則很默契的將拜帖從空隙中塞了進去。
門房接過拜帖,打量了一番外觀,語氣不由客套了不少:
“原來是蘇大人府上中人,小老秦連,諸位可叫我秦大爺,請幾位稍等片刻,小老這便去通稟老爺。”
隨後這位秦姓門房將擋板重新合上,前去尋起了自家主人。
過了一刻鐘左右。
嘎吱——
側門被從中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