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你要這肉?”
聽到張三的這番話,徐雲掃肉的左手微微一頓。
回過神後,立刻將竹籃推到了張三面前:
“嗨,你要吃了就拿去吃唄,換啥換呢。
半大小子吃窮老子,多填補點油水才能長個兒嘛。”
“那可不行。”
張三接過竹籃,很是認真的搖了搖頭:
“拿白麵換肉本就是我賺了,怎可憑空再讓你虧些吃食?
雖然你不領工錢,但也是要隨我等做些活計的,若是吃不飽肚子,哪有力氣幹活?”
說著他飛快的把自己手中的蒸餅掰成了兩半,將其中一塊明顯偏大的蒸餅遞給了徐雲。
看著這個外表大大咧咧、但實際上卻有著自己價值觀的小工,徐雲微微嘆了口氣。
後世那位羅老師若是見此情形,也不知會不會繼續張三的法外狂徒之路。
眼見張三態度堅定,徐雲也只好不再推脫。
取過那半塊蒸餅,將它往米粥裡浸了浸,隨後一邊吃一邊問道:
“三哥兒,汴京每座大宅院的下人晨食,都如咱們府這般嗎?”
“那怎可能?”
張三美滋滋的夾起一塊肥肉,就著醬菜塞進了嘴裡,同時嘟嘟囔囔道:
“咱們老爺那是出了名的心善,給下人的吃食自是最好的。
不過話說回來,其他大宅雖然不如咱們府上這般優厚,但卻也不會相差太多。
最少...最少一日三餐,合計起來半兩肥彘還是有的。”
徐雲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一般來說。
本土尋常小飯館裡25塊錢一盤的農家小炒肉,入鍋前的分量大概是3兩左右,國際推薦的標準成人肉量則是200克,也就是4兩。
至於《本土居民膳食指南2016》這玩意就別說了,推薦的本土成人年肉類攝入量是4075克,老鷹是26283克,不列顛是280克。
哪怕是隔壁的霓虹也都是‘35份1830克肉類’,折算起來90150克不等,離譜的不行。(我會在章說放圖,看不到就說明被稽核了,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搜尋,指南的本土改成原名就行。)
總而言之。
相較於後世成人的攝入量,大宋保底25克的肉量已經算是相當多了。
至於提供這種保底肉類的根源嘛.....
顯然不是主人家心善,而是因為基礎經濟實力雄厚。
徐雲上輩子在寫一本《吳凡失蹤手冊》的時候,曾經恰好查過一些資訊:
比如宋朝的畝產是225公斤,比唐朝足足多了80%,加上商稅和海貿,使得宋朝的經濟水平達到了一個相當發達的程度。
但徐雲很納悶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