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三哥兒,正事要緊,咱們現在就開始吧。”
“得令!”
小三兒依舊是笑嘻嘻的,熟稔的從身上取出一個小墓碑...咳咳,小木杯。
接著走到打好的木桶前,依次舀了一小杯,盡數喝入口中。(防槓附上論文10.15986/j.10087192.2020.02.003,日常生活視域下的北宋東京(汴梁城市空間研究,其中有談到權貴階級的飲水習慣,需要打水的下人試水無毒才能進行運送)
待小三兒將二十桶水盡數嘗試過後,月蓮方才點點頭。
走到牆角邊上的一根石柱旁,掏出了一把鑰匙。
徐雲這才注意到,庭院牆角的位置上立著三根長方體石柱,高度大約半米、邊長大約三十厘米。
每根石柱的左側中部,赫然存在著一個鑰匙孔。
隨後月蓮將鑰匙插入其中,輕輕一扭。
石柱頂部便像是電飯煲的鍋蓋似的輕輕揚起,**了內部中空的管道。
接著小三兒對徐雲打了個眼色:
“王麻子,莫要多言,倒水吧。”
說著他便提起一桶水,走到石柱邊往內倒了起來。
徐雲愣了兩秒鐘,連忙也跟著照做起來。
小三兒的一桶水很快倒完,徐雲立刻便接替了上去,態度看上去非常積極。
不過手上的動作雖然麻利,他的心中卻有一股疑惑散之不去:
很明顯。
這根石柱的管道應該通向某個蓄水池,以此來省去人力提桶往來的麻煩。
可問題是倒水容易,這水是怎麼流向的蓄水池?
徐雲的立體感官很敏銳,他可以肯定,石柱的最深處就是地面,一個標準的L型。
也就是不存在石柱底端高於地面、管道利用高度差運輸水源的情況——實際上,這種方式也沒多少可行性,因為水井距離主房的直線距離恐怕有近百米,幾十厘米高度的斜坡想要延長到這種距離,花費的成本足夠人力送水幾十年了。
斜下打洞亦是同理:
這種年代背景下,淺層打通一個平行管道不算太難,但斜下打洞的成本可就高了去了。
可如果石柱管道與地面平行的話,另一頭又是怎麼接的水呢?
足足百米長的平行管道,哪怕是二十桶水全部倒下去,能在另一頭接收到的流量也註定不會太多。
壓水井原理倒是有可能,但百米管道靠壓水井的單向閥原理嘛......
還是那句話,成本比單純的人力送水還要大。
除非.....
它內部有某種特殊的東西,使其能夠在平行的條件下,不怎麼費力的、持續性的將水引到主房......
.....
注:
好久沒求月票了,求點月票吧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