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兒朝他看了一眼,一副你大驚小怪的表情:
“那可不,咱們老爺的身子骨好著呢,每天都愛上街溜達,還能扛著鋤頭在後院地裡種點菜蔬哩!”
徐雲聞言,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一般來說。
像老蘇這種高位的老人,縱使年邁生機衰退,往往也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時間才會徹底撐不住。
以老蘇目前的身體狀況,理論上不太可能在一年中就自然生機衰亡。
除非......
在這一年之中,老蘇出了什麼意外,比如...
摔倒!
贍養過老人的同學應該都知道,年紀越大的老人,往往就越不經摔。
幾個月前精神奕奕、摔一兩跤後就臥病不起、最後撒手故去的例子,哪怕在21世紀都多如牛毛。
根據老蘇之前的體貌以及小三兒的描述。
徐雲不說這老爺子能活到九十歲吧,起碼再苟個三年四年多半是沒什麼問題的。
這樣也能解釋任務所給的時限問題。
其實在後世,也有部分學者認為老蘇的死亡有些過早。
因為根據《東都事略》記載,元符三年——也就是現在的公元1100年,老蘇還能從蘇省的京口往來汴京數次。
飲酒、舞劍、探尋故舊,年末還吃了一大鍋狗肉呢。
所以‘摔跤說’在本土還是比較有市場的一種說法,準確的文字記載肯定找不到,但邏輯上會相對比較合理。
如果事實真是如徐雲猜測的那樣,那麼想要儘量避免意外的發生,倒也不算是件特別困難的事情。
不過比起預防摔跤,眼下他有兩個問題需要首先解決:
首先便是該如何在老蘇面前說上話——或者直白點說,怎麼能展現出自己的價值?
雖然目前老蘇對於自己的安置方案還不錯,但這顯然不是一種平等的重視,更多的是一種不知從何而生的憐憫。
當初小牛那會兒自己尚可用色散現象勾起興趣,再用泰勒展開促生化簡,從而正式在小牛面前立起了人設。
但這次他在老蘇身上可沒那麼好的機會了——目前老蘇可謂是人生功德圓滿,該做大事兒都已經做完了,壓根沒有需要解決的問題。
理論上來說,徐雲能整活的也就一個墓碑和追思會的設計方案罷了。
因此從哪個角度切入,從而成功展現出自己的價值,這點必須好好琢磨琢磨才行。
至於第二件事嘛,則是要以完成第一件為前提,也就是.....
說服老蘇不要返回京口,留在汴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