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笑語盈盈、陶醉於美景的時候,玉帝似有所思,自語道:“瑤池仙境不辨寒暑,溫暖如春,美不勝收,百觀而不倦,像這樣的絕佳之地,可以永遠保留下來嗎?”
太上老君一撣拂塵,上前便道:“陛下,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當去則去,當留則留,去留隨意,不必強求。”
玉帝微微點頭,現出一絲遺憾,又道:“帝師既說天道,能否說說這什麼是道呢?”
“陛下,貧道試說一二。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老君繼續說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乃天地之始,有名乃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聽到這裡,玉帝不禁莞爾,撫掌讚道:“妙啊,好一個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一句甚合朕意,甚合朕意。”王母娘娘頭上鳳冠顫動,也在一旁點頭讚許。
玉帝又問:“這道既然如此玄妙又如此之好,何以得道的人又如此之少呢?”
老君習慣性地捋了捋白鬚,回道:“陛下啊,這上士聞道,勤而行之;這中士聞道,若存若亡;這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正是!正是!”玉帝、老君均撫須相視大笑。
玉帝轉身看向佛祖如來,狡黠一笑道:“道祖既然說了道,佛祖怎能不說說佛呢?”
如來略一沉吟,沉聲道:“這佛,即是覺悟者,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可是這生靈有八苦,乃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這世人執念頗深,執著名相,常常看不夠,執我為本,常常放不下,又時常說時以為悟,對鏡卻生迷。所以這佛嘛,只在一個悟字罷了。”
“嗯。。”玉帝、王母頻頻點頭稱是。
“如今朕執掌寰宇,九重天界、四海龍宮、幽冥地府及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這四大部洲等等,凡此種種,莫非皇土,盡歸我轄,可謂宇內一統,盛世太平。”
“可是,近日仙班眾臣之內卻有流言,說什麼承平日久,盛極必衰,眾心思變。這個流言屢禁不絕,令朕寢食難安、頗為頭痛啊。問詢二位,以你們的眼光看來:這仙官眾多,何以御下?這君王之道又有什麼法竅?”
玉帝手捋長鬚望向太上老君和佛祖如來。
老君、如來對望了一眼,均沉默不語。
王母見狀,說道:“陛下誠心詢問,你們不要有所顧忌才是。”
老君見王母說話了,開口便道:“佛祖先請!”
“哪裡哪裡,帝師年長為尊,帝師先請!”如來雙手合十應道。
王母見狀,櫻口微開道:“靈山萬里,遠來為客,還是佛祖先請吧。”
如來稽首道:“多謝王母,如此貧僧便拋磚引玉了。這御下之道在於統御,即是立規矩、嚴管束、重獎罰,更在於傳播教化、仁慈和康樂,使之同心同德,齊心協力,共禳盛舉,這是貧僧的一家之言。”
“至於這君王之道麼,頗是深邃,貧僧實在不知,陛下、王母勿怪。”如來說完,合掌立於一旁。
王母鳳目轉向太上老君,
“陛下、王母,這君王之道麼,治大國若烹小鮮……”老君滔滔不絕:“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則以百姓為芻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