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又對趙匡胤道:“元朗捨命護朕左右,朕都親眼所見,回京後一併封賞!”
趙匡胤單膝跪地抱拳:“為臣者豈能惜身,願為陛下死戰!”
柴榮眼裡盡是濃濃欣賞,“趙匡胤、馬仁瑀,由你二人終祭!”
二人領命謝恩,代表萬千將士進行終祭,告慰大周將士英靈!
對於二人而言,這是無上榮耀!
無數炙熱目光落在二人身上,特別是馬仁瑀,一場大戰,他由一個微不足道的禁兵擢升為殿前親軍弓箭控鶴直指揮使,得到皇帝金口嘉獎。
這無疑是鯉魚躍龍門,從此後前途光明。
朱秀注視著馬仁瑀,他可是巴公原大戰之後,立功受賞的第一人,今後一定會被柴榮記住。
不過瞧他和趙匡胤眉來眼去,關係倒是密切,看來趙大耳這廝還是對他的義社念念不忘,拼命想拉攏人才,壯大其勢力。
朱秀暗暗警惕起來。
柴榮輕聲道:“朱秀,朕想專門為此戰編一曲目,傳唱後世,以作紀念,你可有想法?”
朱秀腦中急思,拱手道:“臣不善曲調,不過曲詞倒是有一首。”
柴榮笑道:“念來聽聽。”
眾人朝他投去目光,朱秀清清嗓,緩緩吟唱道:“先取山西十二州,別分子將打衙頭。回看秦塞低如馬,漸見黃河直北流......”
朱秀嗓音吟唱起來略顯沙啞低沉,配合上此刻曠野風沙的景象,聽起來頗有一番滋味。
柴榮雙眸有些溼潤,喃喃道:“很好,就叫《祭高平》吧......”
掩埋周兵屍體後,大軍開拔趕赴高平。
廣袤的丘陵野地,長長的周軍隊伍蜿蜒如蛇,從前軍響起祭高平的歌聲,沒什麼曲調,只用軍漢們樸實粗糙的嗓門大吼出來,聽起來格外蒼涼。
很快,全軍都開始傳唱這首曲子,一遍遍不停歇......
~~~
周軍在高平休整三日,收攏潰兵四千餘,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樊愛能、何徽兩個敗軍之將,竟然灰頭土臉地跑回高平,請求覲見柴榮請罪。
柴榮沒有接見他們,而是讓他們暫時留宿營中。
御帳內,柴榮召見張永德和朱秀。
“如何處置東廂軍諸將,朕想聽聽你們的意見。”柴榮看著二人道。
張永德和朱秀相視一眼,示意朱秀先說。
朱秀正色道:“敢問陛下有何志向?”
柴榮默然片刻,沉聲道:“開疆拓土,一統寰宇,再造盛世!”
朱秀笑道:“既然如此,陛下就該嚴明軍紀,將觸犯軍法之人明正典刑,以正三軍!”
張永德肅然道:“臣也是此意!”
柴榮猶豫了片刻,勐地一咬牙道:“來人!將樊愛能、何徽及東廂軍剩餘都頭、指揮、指揮使、馬步都知一應軍將收押下獄!明日召集三軍將士,朕要公審此桉!”
當日,數百個如狼似虎的殿前禁軍衝進大營,抓走東廂軍上百個軍將。
翌日正午,柴榮身著戎裝,高坐點將臺,眾將分坐兩邊,臺前,三軍將士列陣,首先押上臺的就是樊愛能、何徽二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