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心有所感,稍稍側頭望去,在人群裡和那道目光的主人對視。
趙匡胤!
朱秀能感覺到,趙匡胤的目光裡充滿疑惑,似乎想不明白,為何朱秀也會進入殿前司,階位還穩壓他一頭?
自從河東回到開封,趙匡胤的日子卻不好過。
先是母親病重,然後是剛剛產子不久的髮妻賀氏也病重,生下的兒子趙德昭聽聞身子弱,還不知道能不能養活。
上個月,晉升侍衛步軍都虞候的趙弘殷也病了,據說是老爺子到城郊賽馬,然後跑到河裡游水,染了風寒所致。
朱秀聽聞後深表同情,真是個不讓人省心的老頭子。
一家子老弱病殘,夠趙匡胤忙活一陣子了。
最糟心的是,賀氏生的兒子,第一個趙德秀已經夭亡,次子趙德昭又是個藥罐子,能不能活命還得看天意。
趙匡胤仕途順暢,子嗣卻頗為不順。
故而趙匡胤近段時間也沒閒工夫打探朝中訊息,他也沒資格參與柴榮召集的幾次御前小型會議,根本不知道朱秀會進入殿前司任職。
趙匡胤可是鉚足了勁要在殿前司幹出一番成績,不曾想上頭空降來了個朱秀。
雖然想想,以朱秀的能耐和柴榮對他的寵信,進入殿前司擔任要職也正常,可趙匡胤心裡還是有些不爽。
在他看來,朱秀就應該老老實實在中書省任職,將來做個宰相難道不好?
非得來殿前司爭功?
不爽歸不爽,趙匡胤面上笑呵呵一團和氣,朝朱秀遙遙抱拳示意。
接下來,又是一番人事變動。
萬年打醬油的陶谷難得的成為中書侍郎,搭檔王溥負責中書省事務。
滿朝皆知自先帝時代起,就對陶谷此人不喜,沒想到這次竟然能調任中書侍郎,也算是個不大不小的勁爆訊息,惹來群臣一陣竊竊私議。
陶谷老頭倒是泰然處之,大聲叩首謝恩,毫不理會一眾朝臣對他指指點點。
其他重要方面,工部侍郎景範加同平章事、判三司,成為新一任計相,掌管國家財稅大權。
歷任三司使都有加同平章事銜的先例,這次也不意外。
樞密副使魏仁浦升任樞密使。
原樞密使由鄭仁誨兼任,這次加侍中,同時讓他卸任樞密使,擔任宰相又不領實職,其實就是在為致仕做準備。
鄭仁誨畢竟是元老功臣,柴榮還需要借用他的名望和經驗來穩定朝局,不會一下子將所有元老重臣都清理出朝堂。
王溥兼任禮部尚書、集賢殿大學士。
這個訊息朱秀之前倒是不知,想來應該是柴榮臨時起意。
看來,王溥出任宰相這段時間,工作乾的不錯,讓柴榮很是滿意。
魏仁浦熬了幾年,終於當上樞密使,也算是實至名歸。
多年來,魏仁浦最讓人詬病之處,就是他從未參加過科考,只是以先帝幕僚的身份成為高官。
魏仁浦的用途多在幕後,為郭威出謀劃策,所以表面看起來也沒多少軍功。
否則以他的資歷,早就能加同平章事銜,成為宰相之一。
這次當上樞密使,也算是苦盡甘來。
末尾,有一個從未出現過的名字引起朝臣注意。
澶州節度判官王著,升任翰林學士。
一時間,大殿之內非議聲不斷。
王著是誰,眾人從未聽說過。
所有人面面相覷,相互打聽,踮起腳尖朝前張望。
朱秀也好奇地伸長脖子望去,只見一個富態滿滿的白胖子提著官袍小跑上前,難掩緊張地叩頭謝恩。
眾人恍然,原來他就是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