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指著他一通大笑,「豈不聞‘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朱秀從容笑道:「九州離亂四十餘年來,萬萬人化作焦土,天下生靈十不存一,官家能以一己之力,在這段歷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已是幸甚至哉!
將來不論史書如何記載,官家都是這段歷史裡最重要、最耀眼的一環!
只要大周國祚綿延,官家英明將會流傳萬代!世人皆享官家餘蔭,這才是最有意義的!」
郭威長長嘆息一聲,喃喃道:「說的不錯,朕歷經無數次戰亂,能活到今日,何其幸運?朕一手開創大周基業,已是青史留名,不該再強求太多....
身後事,就留待後輩人去做吧....」
一聲嘆息,英雄遲暮,心中最後一絲執念也化作煙雲。
君臣重新相對而坐,郭威笑道:「沒想到和你小子敘談一番,朕心裡許多鬱結憂愁得以化解。
這些問題,朕和魏仁浦談過,總覺得那臭酸儒還沒有你小子看得通透,說不上兩句話就紅眼睛悲悲切切,搞得朕心裡也不是滋味。」
朱秀笑了笑,魏仁浦和郭威那是布衣之交,二人情義深厚,有些事情魏仁浦難免摻雜私人情感。
而且魏仁浦是今世人,看待問題有時代侷限性。
他不一樣,他有來自後世的靈魂
,這五代亂世四十多年的歷史,原本在他眼裡就是一段段毫無情感的文字記錄而已。
作為一名本質上還是軍閥出身的皇帝,且生長在亂世,郭威能有一份謀劃天下的長遠目光已經相當不錯了。
朱秀最敬佩他的,是他真正認識到百姓疾苦,且願意用實際行動去為百姓減輕負擔。
大周息兵三年,養民三年,對北方遼國三翻四次的襲擾試探甘願忍氣吞聲,對太原劉崇豎起北漢旗號一再叫囂挑釁不予理會。
哪怕如今唐軍深陷湖南泥淖,淮南防線空虛,看似江淮有機可趁,可郭威還是不為所動,不許片帆兵甲踏入淮河。
他讓滿目瘡痍的北方河山得享太平,讓數百萬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得以喘息。
朱秀知道這份難得的太平無法延續太久,但在這亂世還未結束的時代,軍閥出身的帝王能擁有這樣一份仁慈之心,已經是天下百姓莫大的幸運。
歷史上,沒有郭威三年休養,改革內政,也就沒有之後大周顯德年間,大周王師四面出擊,連戰連捷,向西勇搓孟蜀和吐蕃,收復舊土,向南連克十四州,拓土千里等等一系列輝煌戰績!
趙家兄弟明明接盤了一把好牌,卻沒有打出應有的成績。
這才是朱秀心裡最介懷之處,每每念及此,就覺得心中那個鬱悶啊~~~
郭威大手突然摁住朱秀肩頭,語重心長地道:「大郎性子剛烈,有些時候對己、對人都太過嚴苛,往後你要多勸勸他,治大國,若烹小鮮,為君者最忌功欲過盛,貪求一世虛名,那樣會給天下百姓帶來沉重負擔!」
「微臣謹記官家教誨!」
「還有李重進,你說朕該用什麼辦法,讓他知道為君者並非如他所想一般容易?讓他知難而退?」
朱秀稍作思考,笑道:「這好辦,官家不妨讓他到開封府歷練一段時間,受了挫折,就能認清自己。」
郭威愣了愣,仰頭大笑起來。
朱秀也跟著笑,心裡默默為李重進祈禱...。
賊禿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