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守忠大喜,忙起身揖禮:“多謝朱侯爺賞識!”
“安兄客氣了,快快請坐!”
安守忠此人在歷史上評價不錯,絕非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
既然他想到火器監任職,不妨賣個面子成全他,反正朱秀正好缺幾個得力副手。
“不知安老王爺近來可好?”朱秀道。
安守忠笑道:“前些日父親寄來家信,說在涇州過得安逸,完全沒有感受到邊地守邊的辛苦。
朱侯爺和史匡威將軍之前在涇州,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做完了,家父去了撿現成,一點不用操心。
涇州原州的民生軍政一派欣欣向榮,家父帶兵多年,鎮守過多個藩鎮,還從未這樣輕鬆過。”
“呵呵,彰義軍還有許多弊病,還得靠老王爺多多改良。”朱秀客氣道。
安守忠認真道:“三月時我去過一趟涇州,但見物阜民豐,百姓安居樂業。
州縣官衙下設的鎮署衙門竟然直接管理鄉村,陽晉川鹽監、原州馬場、崆峒山的採石作坊、鑄鐵作坊等等官營作坊讓某大開眼界。
聽說這一系列的改革和佈局都是朱侯爺一手操辦,某深感敬佩!
若我大周天下各處州縣都能如涇州、安定縣一般治理,何愁國家不興、盛世不臨?”
朱秀內心得意,嘴上謙虛道:“安兄過譽了,小弟也只是為百姓辦些實事,關鍵還是聖天子在朝,恩澤萬方!”
安守忠笑著頷首。
當今官家的確是位難得的英主,但涇州所呈現出的朝氣蓬勃,是大周其他州縣不具有的,就連開封也沒有。
去到涇州,安守忠處處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涇州百姓所表現出的生機和活力,讓他內心備受震撼。
朱秀帶給涇州的變化,絕對是翻天覆地!
父親安審琦在家信中直言朱秀是治世大才,安守忠深以為然。
說到涇州,朱秀笑道:“恕在下孟浪,老王爺若想延續彰義軍的軍政事務,我這裡有幾個人才,倒是可以舉薦給老王爺,涇州地區的發展,不妨多聽聽他們的意見。”
“朱侯爺但說無妨。”
“彰義軍判官宋參、支使官裴縉、安定縣令溫仲平、原州平高縣令沉學敏。”
安守忠一聽就明白了,這些人一定是朱秀在涇州時提拔的心腹,現在都位居彰義軍要職。
朱秀言下之意,請安守忠帶話給安審琦,對這些人多多照顧。
畢竟安審琦現在是彰義軍節度使,對治下人員的人事任用有直接處置權。
如果安審琦動了這些人,朱秀在涇州的勢力將會一落千丈。
安守忠笑道:“某在涇州時也聽過這幾位的賢名,都是涇州新政的有功之人,家父對他們也很欣賞,請朱侯爺放心!”
朱秀感激道:“多謝安兄照拂,也請替我向老王爺問好。”
有了安守忠這番保證,朱秀放心許多。
安審琦是個明白人,不會輕動自己留下的心腹。
反正他也不會在涇州呆一輩子,過個兩三年,官家總會召他回京養老的。
只要宋參裴縉等人還在,彰義軍就還是朱秀的勢力範圍。
又閒聊兩句,朱秀朝廳外看了眼,壓低聲道:“安兄,近來官家對關中、河西一帶州府、軍鎮調動頻頻,又調大將羅彥瑰出任邠州靜難軍節度使,老將王景出任鳳翔軍節度使,只怕是有向西進取之意!
安兄可寄信給南陽王,請老王爺整備兵馬,加緊操練,只等官家旨意一到,老王爺定可憑藉彰義軍在河西又添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