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思考著老父的話,一路回到自己居住的跨院。
“哥~”
剛要推開門進屋,背後傳來喊聲。
趙匡胤回頭,只見院子裡,一處茂盛的葡萄架下,從陰暗裡走出一人。
來人是個十一二歲的少郎,穿一身考究的綢緞士子服,頭戴方巾,腰間束著黃玉帶,左側還繫著一塊青玉佩,打扮得文質彬彬。
再看相貌,與趙匡胤頗有幾分相似,只是更顯秀氣些,狹長的雙眸瀲灩異色,眉宇間略顯陰柔,薄薄的唇抿緊,讓人一看便覺得是個聰慧明睿的小郎君。
此人正是趙匡胤的嫡親兄弟,趙匡義。
趙弘殷的髮妻杜氏一共生育四子二女,長子趙匡濟早逝,二子便是趙匡胤,三子趙匡義,還有數年前生下幼子趙匡贊,也是早早夭亡。
趙弘殷唯一的妾室耿氏生下一個兒子,取名趙廷美,算是趙匡胤和趙匡義的庶出弟弟,如今不過三歲。
論資排輩算下來,趙弘殷存活於世的三個兒子,老大趙匡胤,老二趙匡義,老三趙廷美。
耿氏之前是趙匡胤的乳母,端莊秀麗,性情柔順,不爭不妒。
正妻杜氏知道自己無法再生育,又看在耿氏入府多年,性子溫柔的份上,答應趙弘殷納作妾室。
趙老頭這些年相中的女子不少,但耿氏是唯一一個得到杜氏首肯納入趙家門的。
杜氏治家嚴禁,遵循禮法,趙弘殷父子都很敬重她。
家中事務,沒有杜氏點頭,誰也不敢擅自做主。
趙匡義還在京中國子監讀書,自小便表現出非凡的才智,加上性子沉穩,待人處事較為老成,在同齡人裡頗有些號召力,算是禁軍勳貴子弟裡小有名氣的人物。
趙匡義揹著手邁著八字步,從陰涼的葡萄架下走來。
或許是進入青春期,趙二鼻翼有些發紅,臉頰上冒出幾顆青春痘,這讓頗為注重儀表的趙二非常苦惱,找大夫抓藥吃了幾日,痘痘不見減少,反而有連片發展的趨勢。
趙二生怕別人笑話,索性告假在家。
他自幼聰慧,學業完成得比同齡學子快不少,國子監的課程早就被他學得七七八八,就算就此輟學也無所謂。
去國子監混日子,只為了交好各家勳貴子弟,經營自己的小人脈圈子。
趙弘殷時常出征在外,管教子女的重任便交給杜氏。
有時趙老頭想體驗一把當爹教育兒子的快感,沒想到卻反被兩個兒子全方位碾壓。
論武藝,他及不上趙大。
論學識,他及不上趙二。
趙老頭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管教子女的本事遠不如老妻杜氏,從此後不再過問子女們的學業。
所以在兒女們心目中,母親的形象遠比父親威嚴,在趙家,杜氏的地位也確實比趙老頭高。
如果趙老頭因為納妾之事和杜氏吵架,趙家無人會幫趙老頭說話。
不過杜氏的確不是一般婦人,自己經常手不釋卷不說,還有一顆精明的頭腦,在家中從嚴管教丈夫,在外人面前溫柔謙恭,給足丈夫面子,把趙老頭拿捏得死死。
“二弟怎麼來了?不進屋坐坐,跑到棚子下躲著作甚?”
趙匡胤看著兄弟臉上泛紅一片的小疙瘩,強忍笑意問道。
趙匡義覺察到兄長努力憋住的嘲笑,惱火地瞪了他一眼:“身為大哥,自家兄弟染病,不過問也就罷了,還背地裡偷笑?大哥難道不覺得自己的行為很過分?很失禮麼?”
趙匡胤忙道:“為兄怎麼不關心了?不是為你介紹了太醫署的馬太醫,你儘管去找他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