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率軍抵達岐州不到十日,就接到從開封送來的緊急詔命,皇帝劉承祐下旨召他火速回朝。
原鳳翔軍節度使焦繼勳回朝任職,順義軍節度使趙暉改任鳳翔軍節度使,兼西南面行營都部署,全權負責防禦蜀軍。
不得已,郭威與趙暉完成軍務交接後,與焦繼勳匆匆返回開封,於七月初入宮覲見。
“臣郭威,叩見陛下!”
紫宸殿內,風塵僕僕趕回的郭威連一身戎裝都未來得及卸下,就被劉承祐急召入宮。
“郭公快快請起!”
一襲簇新明黃九龍圓領袍著身的劉承祐高坐玉階龍椅之上,春風滿面笑容和藹。
近來,他的好舅舅李業覓來一位絕色美人,膚若凝脂體態婀娜,劉承祐甚是喜愛,收入後宮封為耿夫人。
劉承祐日日與耿夫人纏綿,如膠似漆,已經一連半月不曾上朝。
這次郭威回朝入宮覲見,還是他半月以來第一次出現在朝臣面前。
劉承祐得到美人滋潤,心情自然很不錯,笑吟吟地道:“郭公西征,一舉蕩平逆臣,平靖關中,為我朝再立不世功勳,朕三日後在慶壽殿大擺筵席,與滿朝公卿一同為郭公慶功,再傳旨各地州縣,向天下人宣揚郭公的赫赫戰功!”
郭威忙拜倒道:“臣領受君命出征,為官家分憂,本就是盡人臣職責本分。託官家洪福,將士用命,才能擊潰叛軍,臣豈敢貪功!請官家嘉獎三軍將士,封賞有功將領,至於臣之微末功勞,有官家金口嘉許足矣,絕不敢再領封賞!”
“誒~郭公過謙了!”劉承祐佯裝不悅,“郭公乃我朝柱石之臣,此次為國平叛,穩定社稷民心,郭公功不可沒,如何能不賞?”
郭威還要再說什麼,劉承祐擺擺手道:“朕會從內帑裡撥一筆犒軍款項,嘉獎三軍,再讓樞密院會同吏部兵部禮部,依據功勞簿封賞有功將士。至於郭公之封賞,待慶功宴後,朕召顧命四大臣商議後再行決定。”
郭威只得再拜倒:“臣叩謝皇恩!”
劉承祐隨口詢問一些有關西征蒲州的問題,心不在焉地聽郭威講述戰事經過。
過了會,劉承祐端起茶盞啜了幾口,朝殿中站立的另一人,國舅李業使眼色。
李業會意,拱手笑道:“郭公上呈的軍報官家已經看過了,會集宰相蘇逢吉、宣徽北院使王峻等重臣商議後,有幾處問題,想請教郭公!”
“國舅但說無妨。”郭威肅然道。
李業與劉承祐相視一眼,笑道:“這一嘛,就是有關天雄軍節度使人選的問題。柴榮調任永興軍節度使,坐鎮長安重建永興軍,郭公讓扈彥珂暫時接掌天雄軍。現下天雄軍已經返回鄴都,是不是可以考慮重新選派一位節度使?”
郭威虎目微凝,果然不出魏仁浦預料,李業率先拿天雄軍說事,就是想趁著柴榮調離長安的機會,徹底拿走天雄軍兵權,將天雄軍與郭威完全割裂開。
“扈彥珂老成持重,由他擔任天雄軍節度使,臣認為並無不妥!”
郭威沉聲道,“臣奏請官家,不妨先讓扈彥珂以檢校之名任職一段時間,若其表現不佳,再撤換不遲!”
“這個....”劉承祐故作為難,朝李業拋去眼神。
李業急忙道:“郭公此言差矣!天雄軍鎮守鄴都,控扼河北咽喉,乃是河北抵禦契丹人的中樞要所。天雄軍節度使一職事關重大,一定要選派能臣名帥出任,不可輕易變動。
扈彥珂老將軍固然也是我朝名將,但以其聲望資歷,恐怕還不足以出掌天雄軍,鎮守鄴都為我朝北方屏障。況且,扈老將軍年屆六十四,精力有限,只怕難以應付鄴都紛繁複雜的事務,還是趁現在選定接任者為好。”
劉承祐也忙道:“扈彥珂老將軍乃是郭公所舉薦,朕自然是相信扈老將軍有能力統領好天雄軍,只是老將軍畢竟年事已高,朕也是為他的身體著想。
扈老將軍之前擔任鎮國軍節度使,遠在關中,這次既然回來,也就不用走遠了,朕改任他為鎮寧軍節度使,去澶州調養身體,也方便與家小團聚。”
郭威皺起眉頭,似乎在猶豫。
劉承祐和李業有些緊張,生怕他不答應。
片刻後,郭威點點頭,拱手道:“官家所言有理,是臣考慮不周。就依官家之言,調扈彥珂去澶州,另外選派能臣去鄴都接掌天雄軍。”
劉承祐暗暗鬆口氣,一副拿不定主意的樣子,為難道:“可是究竟該派誰去統率天雄軍為好?”
李業眼縫裡流露幾分異芒,像一條蟄伏於冬日的毒蛇,剛剛在初春睜開眼睛,笑道:“之前天雄軍一直由郭公統領,不如還是交還郭公手裡。”
劉承祐假意思索片刻,贊同道:“朕覺得可行,就由郭公以樞密使身份兼領天雄軍!”
郭威心中暗暗警惕起來,官家和李業這一唱一和,似乎是有意試探。
好在回開封的路上,郭威和魏仁浦商討過,心裡早已有應對之法。
當即,郭威揖禮,一臉肅穆地道:“臣多謝官家厚愛,多謝李國舅舉薦!只是,臣以樞密使身份統領大軍出征,已是有違朝廷制度,此次回朝,自當交還兵權,安心履行樞密使職責。歷代以來,從無樞密使兼領藩鎮的先例,臣不敢再違制,請官家收回成命!”
郭威一撂披風單膝跪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