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開封城西南角,老鴉巷口,一間掛有招牌"盛和"字樣的邸舍悄然開張。
沒有放爆竹慶賀,沒有請舞樂伎工來鬧騰,只是給同一條小巷裡的十幾間鋪子送去些糕餅點心,以示從今往後睦鄰友好。
盛和邸舍兼具貨棧和寄賣的服務,臨街鋪面背後還有一座兩畝地大小的宅院,只是房屋年代久遠,破舊不堪,等以後重新修繕裝潢,還能把投宿落腳的生意做起來。
老鴉巷只是一條偏僻小巷,靠近開封城西南邊的廣利門,巷子裡大多是些米鋪、茶鋪、菜果鋪、布帛鋪、鞋鋪....諸如此類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小鋪子,盛和邸舍還是巷子裡第一間貨棧。
沒有同行做冤家,盛和邸舍的開張迎來鄰居們的歡迎,大小店主們用紅紙紅布包些隨禮錢上門道賀。
盛和邸舍的東家是個年近三十歲的漢子,中等個頭,團臉像一張攤開的烙餅,笑起來一團和氣,聽口音像是河北人,叫做馬三。
管賬的是個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面貌忠厚老實,身材壯碩,不太愛說話,一口河西口音,聽起來像是西域來的胡人,名字叫陳安。
馬東主說陳安是他的遠房表弟。
鄰居們又是感慨又是驚訝,一個河北人,一個河西人,相距幾千裡,可真算得上"遠房"。
最巧的是,兩個人竟然跑來開封做生意。
邸舍裡還有幾個夥計,也都是河西口音,馬東主說都是他表弟同村的親戚,年輕人不甘寂寞,一同來開封闖世道。
就這樣,盛和邸舍在開封城裡紮下根。
老鴉巷裡,從此多了一個經常搬個馬紮,坐在鋪子門前,搖一把蒲扇,大餅臉整日裡笑呵呵的馬東主。
~~~
宮城宣德門右側的樞密院內。
官署後便是樞密使郭威常住的宅院,在開封的大半時間,他都居住在此。
郭威在宮城右掖門西南面,橫街大道北側,啟聖院隔壁還有一座司徒府,原來是梁太祖朱溫的舊邸,因為佔地面積太大,還有許多逾制建築,朱梁滅亡後被分為幾部分,被歷代皇帝賞賜給元老重臣。
郭威讓繼室張氏帶領兒女居住在司徒府,他自己則常住樞密院,方便就近處理公務。
柴榮髮妻劉氏和兩個兒子也住在府裡,郭威的侄子郭守筠、郭奉超年歲較長,謀得差事後搬出府居住,郭威回府時喜歡把侄兒們叫來,一大家子其樂融融,甚是熱鬧。
不久前,郭威以述職為由召回柴榮。
柴榮在司徒府小住幾日,與家人們共享天倫之樂後,找機會入宮城拜見郭威。
這日,郭威下朝回樞密院,屏退左右直奔後宅。
柴榮早已在內書房等候多時。
"大郎回來了!"還未跨進屋,郭威的爽朗大笑聲已經遠遠傳來。
"孩兒拜見父親!"柴榮忙迎上前,剛要下拜,郭威結實雙臂將他托住,親熱地攬住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