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細嚼慢嚥品嚐,也不知是什麼肉,只要不是人肉就好。
吃完,朱秀碗筷一擱,就準備躺下睡個回籠覺,被張永德無情鐵手提溜起。
悲憤無奈下,公元十世紀四十年代,偉大的科學先驅者—朱·秀被迫開始營業。
在亂糟糟像個廢品站的火器研究基地,朱秀正式開始穿越以來,第一次劃時代的科學研究工作。
朱秀的自信來源於瞭解,而不是他有多麼逆天的化學能力。
四十多年前,用以製作燃燒性武器的火粉已經誕生,這種火粉除了硝石、硫磺和木炭,還有其餘雜質。
晚唐年間的煉丹師和火器工匠,顯然沒有摸索到燃燒效率最好的火粉配比,其餘雜質的新增,也是不同煉丹師和火器工匠,根據自己的經驗加以改進。
最主要的是,硝石和硫磺兩大主原料的純度,也遠不能和後世相比。
所以歷史上,要等到將近一百年後,北宋仁宗年間,有史以來第一種爆炸性火器—霹靂火球才會誕生。
在此期間,工匠們一直摸索總結,才找到了將火粉從燃燒性武器,轉化為爆炸性武器的配比。
朱秀現在要做的,只是將這個過程提前將近一百年。
根據他的檢驗,用來配製火罐的硝石、硫磺粉的純度,足夠讓霹靂火球提前問世,甚至威力更勝之。
氈布棚子下,朱秀忙碌的指揮民夫們,將研磨好的三種主原料的粉末,分別裝在不同的罐子裡備用。
他讓張永德找來一張泛黃薄紙,鋪在桌臺上,分別取少量硝粉、硫磺粉、木炭粉,按照7.5:1.0:1.5的比例混合拌勻,小心翼翼地用明火點燃....
呲地一聲,火藥堆燃起,冒出一股黑煙,嗆得朱秀趕緊逃開。
整張紙燒成灰,朱秀扇扇鼻風,失望搖頭:“失敗!”
明代火銃的火藥有明確檢驗方法:“只將人手心擎藥二錢,燃之而手心不熱,即可入銃。但燃過有黑星白點,與手心燒熱者,即不佳。”
可見明代火藥配製已經相當成熟。
這年頭的硝粉和硫磺雜質多,純度不足,自然達不到後世燃燒要求。
但朱秀要做的畢竟不是火銃,只是一個爆炸罐,所以在燃燒速率和反應方面的要求無需太高。
朱秀琢磨著,如果二錢的藥量在紙張上燃燒,紙張被燻黃而不燒透,應該就能達到目前他所能做到的極限。
“再來!”
朱秀咕噥,又讓張永德取來紙張,振作精神開始新一輪配比實驗。
張永德一開始很不耐煩,但見朱秀聚精會神趴在桌臺前,搗鼓那小堆火粉,一次次的燃燒,冒煙,把自己搞的灰頭土臉。
他不知道朱秀究竟在作何,火粉而已,裝入土罐,引燃用拋車投出,這只不過很常規的作戰火器,重新鼓弄有何意義?
張永德搖搖頭,決定不再多管,扶刀站在氈布棚子外,冷峻的目光掃過遠處,幾個鬼鬼祟祟的左衛軍兵士。
他希望幾個鼠輩再靠近些,最好再對朱秀有所企圖,這樣他就能順勢出手,也不至於太過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