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邑國都城被攻陷之後,藍轅郡務直接移交給太守虞翻,並讓高順、沙摩柯輔助其控制局面,自己與高嶺帶著數百親兵,神神秘秘往南部而去。
年過六旬的虞翻新官上任,首先將林邑恢復漢名象林縣;
其次公開集中審判叛國罪人,對佔族官員採取抓大放小、恩威並施,配合沙摩柯的五溪蠻兵實行軍管,待日南郡局勢穩定,再引入交州的先進位制度;
最後在象林城修建光復廣場,將功勞石碑立在廣場正中央供人瞻仰,虞翻親手寫下立功人員的名字,讓石匠把這些名字篆刻在石碑上,其中包含藍轅、高順、沙摩柯、李異、褚青等兩千餘人。
四月二十八日,以舊國王區進、新國王區彌為首,兩千餘叛國佔族官員、將軍、士兵等罪犯,被同時押到象林北門外,跪著面向成都方向集中行刑,虞翻要求象林全城居民,每家必須派出一個代表出城觀刑。
午時三刻,風雲激盪。
跪在地上的犯人猶如野花,寒光如同狂風收割大地,最後只留下一排排根莖。
亂世要用重典,虞翻站在象林城頭宛如死神,他用死人的血警示生者,什麼叫‘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自從區家叛亂自立開始,除了能夠保障王族的供養不斷,根本沒有管過普通百姓的死活,所以即便虞翻殺個人頭滾滾,他們也沒對區家生出一絲憐憫之心。
亂世百姓思想很單純,就是平平安安活完這輩子,但大多數上位者視黎民如草芥,百姓揹負著沉重的賦稅和徭役,就算沒遇到戰亂也早早累死,所以日南郡無論是漢朝來統治,還是由本地佔人貴族治理,對當地普通百姓都區別不大,他們很快就能適應新的政策。
四月二十九日,藍轅與高嶺從南部回到象林,他們在當地嚮導的帶領下,找到了藍田心心念唸的‘占城稻’。
此時占城稻才播種一個月,帶回來的禾苗只有數寸高矮,藍轅讓人用木板製成木匣,連苗帶土從田裡挖了出來。
除了從部落百姓的田裡得來的稻子,還從河灘、山澗、坡林等地方找了不少野生稻種,總計採挖樣本五百餘株。
藍轅回城就讓陷陣軍集結,準備立刻返回廣州找藍田覆命,這舉動讓剛剛安定的象林又躁動起來。
虞翻與沙摩柯來到軍營挽留,:“將士們南征辛苦了一路,取得不世之功才休息短短數日,何必要如此著急迴轉?”
“交州雖遠離中原,但畢竟與江東接壤,陷陣軍長期滯留日南,恐讓孫權生出覬覦之心,還是早些回去為妙,再者新得到的稻種也需要移植。”藍轅點頭解釋。
虞翻微笑著問:“老夫剛剛在營外看見了,但少將軍新採的禾苗如同雜草,遠不如交州現在稻種健碩,您帶這些回去意欲何為?”
占城稻的神奇之妙用,藍田只給少數幾人講過,虞翻看到的交州稻穀,不過是廣州農研員們選育的種子,根本上還是荊南和交州的稻種。
藍田一直在研究的兩系雜交稻,需要大量的農民進行人工授粉,沒辦法進行推廣普及種植,如今還在試驗田裡當樣本種植。
高順見狀道:“先生對新的農作物特別感興趣,伯陽這趟沒有像樣的戰利品,所以到象林南部給他採些稻種回去,也算得上投其所好了。”
“戰利品?要不要帶走兩頭象...”沙摩柯話剛說到一半,見高順搖頭就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