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林郡與蒼梧郡多山地,只有河流兩旁土地肥沃適合種水稻,但好在氣候比荊南還要溫暖,糧食成熟的時間大幅減少,也就是除了每年正常的兩季主糧,其餘還可以安排種植輔糧。
這幾年泉陵學堂培養出來的農學子弟,被藍田大批次調入交州各縣各鄉進行指導,他們不但帶來了新的種植、堆肥技術,也帶來了試驗田中培育出的新糧種。
藍田要求每個縣興建蒙學堂,每戶人家可以選送一名八歲的孩子,送到縣蒙學堂讀書習字,蒙學堂兩年內的食宿由縣裡支出。
兩年義務教育之所以不能全面普及,除了目前交州各縣的財力支撐不住,還有百姓思想觀念沒有轉變的緣故,畢竟八歲的孩子已經能幫家裡幹活,除了生火做飯還能上山放牛撿柴,算家中次要的勞動力。
藍田知道一口氣吃不成胖子,先儘可能地推廣讀書識字,當基礎教育達到一定的規模後,就能把科舉拿出來打破士族壟斷,全國範圍內推廣難度實在太大,沒有幾輩人的努力非常難實現,但是有生之年在交州應該能試點。
交州氣候溼熱多雨,蚊蟲叮咬常致人疾病,除了推廣基礎教育外,藍田還在各縣設官立醫館,由華佗在醫學堂培養的弟子坐診。
書報署中挑選出來的幹吏,全部下放到縣鄉任父母官,落實交州的一系列新政策,藍田打算從提高糧食產量,控制百姓因病早亡兩個方面入手,讓蒼梧、鬱林兩郡的人口得到增長,蒙學堂養成百姓受教育的習慣。
夏侯纂代藍田宣佈了諸多政令後,各縣的官員懷著忐忑的心情走出房間,藍田的名號雖然在零陵很響亮,但在交州管不管用還得試了才知道。
蒼梧郡的官員全數離場後,房間裡還剩下鬱林太守袁綝。
藍田對袁綝囑咐:“袁太守不要著急,等蒼梧這邊試點成功後,我會逐步給鬱林郡增派人手,你先回去熟悉環境,鬱林郡有許多越人族群聚居地,他們語言生活習慣各有不同,可利用以夷制夷的策略穩定民心。”
雖然藍田在零陵已做了很多年的準備,但真正要在交州這張白紙上作畫,他儲備的那些人才明顯是不夠用的,沒辦法一步到位只能邊改革邊發展。
“賴將軍已和卑職交接,鬱林郡雖然比較貧瘠,但是政局還是相對穩定,很久沒有出現過圍攻官府的事了。”袁綝回答。
“那就繼續保持住,賴將軍以前任用的官員,袁太守不必著急更換,更不能因為郡縣貧困,而對百姓加徵苛稅,真有困難我會想辦法給鬱林援助。”藍田給袁綝打起了預防針。
“多謝府君支援,卑職保證鬱林一切如初。”袁綝聽後大喜,零陵現在非常富庶,正要援助貧困的鬱林郡,就只是藍田的一句話而已。
聊完正事之後,藍田又好奇地問:“德順(賴恭)他收拾好了沒有?準備什麼時候啟程入蜀?”
“賴將軍跟卑職同來廣信,現如今就在正堂後面的偏廳等候。”袁綝回答。
藍田一臉納悶:“德順(賴恭)來了廣信?他的家眷在什麼地方?”
袁綝:“賴將軍的客船停靠在廣信碼頭,家眷行囊全部都已裝在船上,他打算朔灕水而上在始安轉道。”
藍田皺起了眉:“從布山走潭水不是更快?他為何要從廣信繞道?”
“賴將軍對府君極其崇拜,說是在入蜀前必須親來辭行。”袁綝解釋。
“德順還真是”藍田嘆了口氣繼續說道:“跟我去見見他吧,省得他的家眷在船上久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