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至江陵第二次見到劉備,拿出張松準備的西蜀地圖,並獻策曰:“以明公之英才,乘劉季玉之懦弱,張子喬又為益州股肱之臣,有他在內響應,公取益州易如反掌。”
諸葛亮早有言在先,要取益州才能問鼎天下,但此時劉備卻猶豫起來。
龐統勸諫說:“荊州經曹操南來,連年征伐不覺,現今民力未復英才殫盡,東有孫仲謀,北有曹孟德,窮守此地難遂大志。今益州戶有百萬眾,沃野千里天府之國,主公若得此地為資,則大業可成也!”
劉備搖頭輕嘆:“我與曹操勢成水火。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吾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利而失信義於天下,如之奈何?”
龐統繼續說:“亂離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順守,古人所貴。若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主公今日不取,終為他人取之。
前次周瑜借道江陵取西川,若非孫權授意他敢攜兵擅動?現曹操也欲圖張魯而窺視益州,萬望主公三思。”
龐統說完諸葛亮、徐庶、法正三人均附和,劉備思慮再三最終同意入川。
此時曹操主力在潼關,孫權主力在濡須口,荊州雖然暫時沒有外敵,但是身在四戰之地,需要設防的城池較多。
荊州是劉備好不容易攢下的地盤,取西川前途未卜後方的穩固才是重重之中,他本來只願帶萬餘兵馬入蜀。
法正隨即諫言:“劉璋雖然闇弱,但益州尚有十萬甲眾,明公帶區區萬人,難以成就大事...”
“可是荊州無險可守,四處都需要派兵駐守,一萬兵恐怕已是極限。”劉備分析。
“主公,荊南新募的兩萬新兵皆可入川,子玉在講武堂新兵營已經訓練,正好可以派上用場。”諸葛亮建議。
劉備點點頭,“此去西川歸期未定,荊州需派人留守,三位軍師誰願與我入蜀?”
三人同時看了看對方,徐庶母親年事已高,他要時刻在身邊盡孝,荊州需要穩重謹慎的人。
“主公,統願隨軍。”龐統主動請纓。
“甚好,幾位軍師先去安排吧。”劉備點點頭。
帶兵入川前途未卜,劉備仍放心不下荊州,他懷揣憂慮夜裡來到小院,看望甘倩與阿斗。
劉備在廊下見窗戶里人影晃動,聽到屋內稚嫩之音傳了出來:“資父事君,曰嚴與敬。孝當竭力,忠則盡命。臨深履薄,夙興溫凊。似蘭斯馨,如松之盛...”
阿斗受了藍轅、藍霽影響,在甘倩的嚴厲教導下變得勤奮,夜裡還在背誦千字文。
劉備輕步走進房內,阿斗背得入神油然不知,看著自己兒子的轉變,他不禁露出慈祥又欣慰的笑容。
“阿斗,有長進。”劉備拍手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