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何深的實力,一開始的貝多芬奏鳴曲反而有點限制了何深的發展,之前的東西太過於簡單,東西太少了,何深能夠施展的範圍,也太少了……”
“是的,何深之前施展的東西少的有點可憐,所以他在這些音樂性之中,加了許多許多,從後面補貼上去的音樂性,讓其深度增加了許多,當時略微有一點多餘,現在看來,簡直就是閃光點!”
“這幾首作品合在一起看的話,就可以感覺得出來,何深對於音樂的掌控性有多強了,不僅僅前面的實力強,他居然在前面演奏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後面,著實恐怖!”
“沒錯,他的這一套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絕對不能拆開來一曲一曲的分析,如果只是普通拆開來一曲一曲的分析話,感覺好像也就普普通通的大師水平,跟那些專精貝多芬的大師差不多,但是如果你將前面所有的都合起來的話,那麼何深的水平,一下子就拔高了太多!”
“你們醒醒,何深是以肖邦出名的,你們為什麼會突然要以專精貝多芬大師的要求要求何深?”
“嘶,你們不說,我還真的忘了,何深他最出名的是肖邦,他的貝多芬,我還真的沒有怎麼想?”
“恐怖如斯……”
何深在舞臺上詮釋著音樂,大部分人都完全被音樂所吸引,偶爾幾個老牌的樂評人,能夠勉強脫離何深的情緒範圍,保持一個持續的思考。
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
就算是這些人,他們在聽著何深音樂的時候,也是同樣不由自主的地被何深帶動,情緒也同樣跟隨著何深的步伐一起前進。
何深對於臺下人的評價不以為意。
他在不停地詮釋著自己內心心中,對於貝多芬的理解。
從黎明,到熱情。
熱情對於人生的思考,讓人想起了命運。
從給泰瑞斯,到告別。
音樂之中思想的深度,也越來越深。
貝多芬整個人的形象,也展現的越來越深刻。
所有人的面前所看到的人物,不再是坐在鋼琴之上的何深,而是貝多芬。
貝多芬正在逐漸成長!
從一個原本無比高昂的年輕人,逐漸變成了一個老人。
他目光之中的火焰,沒有任何一絲絲熄滅的痕跡,反而燃燒的更加旺盛!
音樂在他身上,佈滿了痕跡。
整個人,顯得無比的藝術!
這個,便是音樂之聖,樂聖對於音樂的理解!
音樂的控制力!
時間快速的流逝,沒有任何一個人感覺到時間的流逝,所有人都坐在座椅上,看著何深,目光無比的認真。
作品,來到了最後一首!
貝多芬的第三十二號鋼琴奏鳴曲!
Op,111!
這一首作品之中,並不在如同之前三四個樂章的奏鳴曲,在這一次……
作品濃縮成了兩個樂章!
一個充斥著對位手法的第一樂章,另一個則是使用變奏曲方式寫作的第二樂章!
兩者之間充斥著尖利的矛盾!
一個如同狂風驟雨一般,將一切都緊鎖在一起的緊張。
另一個,則是將精神解放,高揚於無窮無盡的世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