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幾個人,一大堆亞洲的面孔……
歐洲面孔的都算少的!
但是後面後幹掉了一大堆來自華國的選手?
這個,是在做什麼?搞平衡?
很多人對於古典鋼琴並不瞭解,他們不太知道具體的評分點在哪,只能靠著大佬的評價,還有分數來評判。
這個便是他們這些人,特別生氣的原因。
可是現在看到前面一些人的成績特別好,成績好的還基本上都是華人。
這種反差的感覺,讓他們一時間都不知道說什麼,只是感覺到巨大的割裂感。
而就在眾人迷迷糊糊的時候,那些大佬中,終於有人站了出來。
依舊是來自於各大音樂學院的大佬,他們開始各自在各自言論的主場地開始發表各自的看法。
“這一次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的初賽,其實真的非常有看點,非常的好看,如果你們沒有看過的話,真的建議你們從何深的哪個地方,開始刷一遍!”
“如果你們喜歡看熱鬧,也可以看一眼何深之前的那位選手,演奏的作品,她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因為比賽太過於緊張,而失誤的案例,非常的可惜。”
“而何深之後的作品,除了後面兩個,其他的則非常值得一看!”
“所有人的實力,全部都爆發了出來,在何深所給予的壓力之下,還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爆發的壓力下,讓那些沒有能力爆發的選手,全部都迎來了淘汰!”
“那些特別穩的選手,除了在頭部的選手之外,其他的,大概能夠進入第二輪,或者第三輪的選手,則被徹底擊垮!”
“因為環節,所給予的壓力剛好合適,便讓他們直接發揮出了他們最強的實力!”
“這樣就導致,後面的比賽,特別特別的好看!”
“我們首先說何深,何深是今年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一輪的第一名,我們可以從何深的演奏中看的出來,何深的鋼琴水平,非常非常的棒,這個是屁話……”
“重點並不是這個,而是評委!”
“我們可以看到,將近70%的評委,他們基本上都是誰表現更好,那就給誰分數高,因此這些評委的評分,其實並不算特別的重要,重要的是剩下來的30%”
“其中20%,以鄧嵩山為首的演奏者,他們並不喜歡那種誰更像肖邦誰就贏得演奏方式,他們更希望能夠看到,演奏者自己本身的思想,看到演奏者本身對於音樂的理解。”
“這個也就導致了,原本應該在十名左右的,我們華國的那個18歲的小將,直接衝到了第八的位置,如果沒有猜錯的話,他應該可以保護的住這個位置。”
“前十的選手裡面,讓自己更加接近於肖邦,放棄自己本身的存在,讓肖邦的感覺貫徹自己身體的人,大概就只有那麼一兩個。”
“除了何深,還有另外一位來自於波蘭的選手,他演奏的方式,跟何深是差不多的,不過他是第十名。”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看的出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從一開始的純粹追求演奏者要靠近肖邦,越來越靠近肖邦,甚至恨不得演奏者直接成為肖邦,現在變成了另外一個風向。”
“他們需要演奏者,能夠演繹出自己的感覺出來,而不要純粹的變成肖邦,他們要找的,是擁有肖邦才能的鋼琴家,而並非第二個肖邦!”
“而何深,在這個情況下,還能夠從這麼多人之中,突破重圍,你們難道不覺得這一點,很不容易嗎?”
“大部分的評委,都向著其他的選手,而何深能夠以一個較為劣勢的情況,拿下第一輪比賽第一名的成績,這個簡直,太過於不可思議!”
“如果不看何深的演奏,我甚至不知道何深是怎麼做到的!”
“但是,我看了何深的演奏,我現在徹底明白了,為什麼何深可以拿到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一輪第一的成績!”
影片中的教授,目光越來越亮,他的身體,也越來越激動。
他從一邊拿出來一個樂譜,放在螢幕前,對著眾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