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非殿下是想將這朝堂也變成名利場?”
文臣的質問一句接著一句。
反而是武官比較安靜,不是他們沒有意見,而是他們嘴笨,沒有文官能言善道,
只能以滿臉怒氣來抗議。
皇上撐著腦袋看底下吵成一片,他就知道會是這樣的場景。
站在文官之首的國師伍千秋沒有任何動作,好像對這個提議並沒有想要參與的意思。
皇上莫名就鬆了口氣,只要國師不插手,這件事再鬧一鬧,必然能成。
太子頂著百官的謾罵和指責,默默在心裡翻白眼。
罵吧罵吧,你們罵得越兇,父皇想要把你們撤下去的念頭就越足。
這場單方面的責問長達一個時辰之久。
除了保皇派那幾個大臣,就連平時太子一派的官員都加入了責問隊伍。
改革科舉,觸碰了所有人的利益。
他們能夠成為大昌的肱股之臣,能不明白現今科舉的弊端嗎?
但如果改革了科舉制度,他們的後代將來就要和整個大昌的有學之士爭取那幾個可憐的名額。
前三甲分配的官職自然是最好的,前途也最敞亮。
進士和同進士,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兒。
如今的科舉能夠保證他們的家族長盛不衰,能讓他們的後代輕易出人頭地。
這幾乎是京城大族隱而不宣的規則。
誰也別想輕易改變規則。
文官也許說累了,聲音漸漸小了下去。
皇上正要開口結束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準備下次再議。
國師忽然間走到了大殿中央:“皇上,臣認為,太子殿下說得有道理。”
“若是科舉制度能夠放寬參考條件,大昌何愁不興?”
國師一開口,百官頓時噤聲。
都有些不可思議地看著國師。
國師一職在大昌非同一般。
具有觀察星象,勘測國運,為皇室擇墓室,專治疑難雜症等職責。
通俗來講,大昌的國師,就是術士。
雖然不會什麼法術,但卻會一些稀奇古怪常人無法理解也解釋不了的東西。
所以歷來國師都很受百官敬畏。
但大昌也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國師幾乎不參與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