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她的輩分本不必對伏念這般客氣,只是她更加看得清自己罷了。
“不敢當,不敢當,我們去劍道館吧。”伏念一伸手,對著田言做了一個請的姿勢道。
“請。”田言同樣對著伏念一禮道。
小聖賢莊。
劍道館。
如果要學習,當然要在一個合適的地方學習。
知識和禮節帶來的儀式感一樣重要。
尤其是聖王劍法本就是“禮”的一種極致。
整個劍道館整體以墨綠色為背景,長紗鋪下,地毯和石柱,長紗上分別被繡,雕刻上了充滿儒家風格的花紋。
田言曾經有一段時間潛入過陰陽家,見識過陰陽家的雕欄玉砌,金碧輝煌。
儒家的建築風格,神秘感較之陰陽家的略遜三分,但論氣派卻絲毫不遜色於陰陽家,如果論文雅,還要勝過陰陽家幾分。
“師叔,我先教你我的“聖王劍法”吧。”伏念望著田言,平靜的道。
“多謝師侄。”田言有些小激動的回答伏念道。
“師叔不必如此,說起來,我的聖王劍法能夠完善到這個地步,還多虧了師叔的指點。”伏唸對著田言恭敬道。
田言可以在他面前表現的恭謙有禮,可他良好的教養讓他不會得寸進尺。
而他此言也算不上是在恭維魏言師叔,他是依據自身的道以及儒家先賢留下的典籍傳承才創出了這一套屬於他自己的武功。
可以說,道就是他的根本。
雖然虛無縹緲,但是對道的每增加一分更深刻的領悟,都有可能能夠讓他在修行上更進一步。
而田言的那四句話,恰好幫他在自己的道上更進一步。
“那是你自己的天賦與領悟。”田言笑了笑對著伏念道。
“那師叔,我便開始了。”伏念一禮,隨即拿起一把木劍對著田言道。
隨後,伏念便開始為田言講解他的聖王劍法。
包括為田言演練劍招,以及配合劍招的內力運用方式,甚至是心法,講解每一招每一式的作用,以及他的“聖王之道”,與他是如何悟出“聖王之道”的。
當然,對於聖王之道他也只是略微一講,不是他不願意講,而是道這種東西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只能靠自己領悟,講的太多,對於田言來說有害無益。
靠著閉上眼睛發動的“察言觀色之功”與修行陰陽術獲得的遠遠超出常人的精神力,田言近乎完美的學成了伏唸的聖王劍法。
兩個人一個人教的忘我,另一個學的也很忘我,一學就是一中午,再加上一個下午。
下午的課是“御”,現在應該是由張良來教,所以……她第一次翹課了。
從她完全記下這門博大精深的劍法,到在略微一深研究,她不得不佩服伏唸的厲害。
因為與其說這門劍法是一部劍法,不如說這是一部武學寶典,其中有很多招式,比如“滄浪之水”,放到道家,也許就是可以和“萬川秋水”並列的一部功法典籍。
其中一些其他的劍招精妙不亞於田賜以“地澤二十四”中的天地曆法變化推演出來的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