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行長,其實吧,我是不想貸款的,之前公司需要自己,都是我直接拿自己錢注資的”;
“這次,我本來也是一樣的打算”;
“您也知道,我手上有一筆資金的”;
“但易總給我說,下面的員工股份一直被稀釋,這樣會導致員工持股的正面刺激作用衰減,沒辦法,我也只能去貸款了”;
“哎,這年頭,有錢還成了罪過”。
馬毅搏故作傷心,雖然這個理由不是最終理由,但也足以說服很多人。
很明顯,段恩軍相信了;
作為一個一線城市一個區的總行長,一直也想和秦大媽合作,怎能不知道秦大媽的員工持股政策;
當初,秦大媽高員工持股的時候,段恩軍也是對馬毅搏佩服至極;
這真的是能共富貴的主啊;
尤其是前段時間,曝出來段浪幾人股份價值已經上百萬,再加上秦大媽集團的高速發展,段恩軍就知道秦大媽的員工持股絕對是正確的;
現在,馬毅搏不進行注資,反而去貸款,的的確確不會再繼續稀釋員工的股份,這樣員工也不會擔心自己的股份被老闆透過金融手段,給無限制的稀釋下去。
“馬總果真非一般人,心胸和格局,都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擬的”;
“關於咱們秦大媽的貸款額度,這段時間,您前前後後給秦大媽注資了五個億,再加上秦大媽店鋪數量的增多以及秦大媽外賣的發展”;
“我也知道,上次您給公司注資的兩億,是按照估值17億來進行的”;
“不過,在我們銀行體系裡面,秦大媽集團的估值可沒有這麼高,不過,我個人還是非常佩服您為員工考慮的心思”;
段恩軍之所以信馬毅搏所說,是因為馬毅搏的所作所為已經證明了他的想法;
自己給公司注資,給公司高估值,其實就是把自己的利益補貼給員工;
這種人,很少很少。
有多少企業,在市場上賺不到錢了,反而就想賺員工的錢;
那種公司,有大有小;
小公司就不說了,手段太多;
而有些大公司甚至是上市公司的做法,更是讓人不齒;
君不見那些上市了的公司,個別對員工採取定增機制,雖說是目前股價打八折,但有三年凍結期;
當三年凍結期到了後,不僅沒有讓員工賺到錢,反而虧了不少;
更有甚至,本來是10元的股價,定增價格是8元,結果三年後,股價只有5元甚至是四元;
這種企業,你在裡面賺的錢,都不夠在股市上面虧的;
這種案例,作為銀行大區行長的段恩軍見到的實在是太多太多;
因此,對於馬毅搏這種為員工利益著想的做法,反倒有些欽佩。
格局、氣魄、心胸,有時候,貌似與年齡也沒有太大關係啊。
雖然腦海裡面思緒萬千,但作為重點跟進的秦大媽集團,段恩軍很顯然腦海裡面就有其基本資料,也不用過多查詢,直接說了出來;
“我們銀行的性質,與風投公司不一樣,不要求鉅額回報,但必須得把穩,所以,我們可以給秦大媽估值按照您投入金額的兩倍來估值”;
“加上您之前投資的,前前後後按照六億來估算,也就是給秦大媽集團的估值是12億”;“按照公司經營貸的要求,咱們還得用公司股份作為質押”;
“這種股份質押貸款,一般能貸出來總額度的30%,也就是3.6億”;
“現在秦大媽有7000萬的債務,貸款額度大概是3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