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最重要的是,他打算分封漢王到這邊來。
朱以海打算在貴德南面的貴南,也就是黃河與西傾山之間的芒拉河畔築一座新城,駐軍、移民,同時分封漢王建藩於此。
貴南比起貴德條件要差些,境內南部是高山連綿、挺拔高聳,是西傾山的一部份,中部是高原灘地,地勢平坦開闊,有一片百多萬畝的內陸沙漠灘地,沙丘連綿、牧草點點。
黃河及其支流沙溝河、茫拉河切割衝涮形成的臺吉和谷地,或寬或窄,相對平坦。
山地、灘地、谷地錯落分佈是這片地區的地勢特點,山地宜牧、谷地宜農,臺地可農可牧,依山臨河,在這片農牧交匯地帶,地理位置很重要。
一位親王分封鎮守,有助於讓大明把邊界拓展到黃河南岸和西頃山下。
河源府很大,其精華地帶河州臨夏,東面有積石關、土門關,也有蓮花堡、保安堡、起臺堡等。
朱以海沒把這麼大一整個府都給漢王。
“貴德南面這片地區,設貴南縣,朕派人在那裡築漢城和漢王宮,到時整個貴南縣便都是你封地,民政司法稅務這些,朝廷派知縣等流官負責,朝廷也另會派御營、屯鎮等分營駐防。”
“整個貴南縣的土地、牧場、礦山,朕都賜封給你,你招佃或是買奴耕種、放牧皆可,朕免你十年稅賦,十年後正常起科徵稅,可行?”
漢王想也沒想就答道,“兒臣都聽父皇安排。”
“嗯,民政司法稅收這些事情太繁雜,朕交給專人去做,你不用操心,你的漢王府,打理好自己的產業便行,朕允許你們組建一支不超過三千人的非常備的民兵團練,軍官由朝廷調派。”
“另外朕給予你監察之權,整個河源府諸縣之軍民官兵,皆在你監察職權之內。”
南面的河南、澤庫縣,朱以海劃做尹勒都齊諾顏的和碩特自治縣。
而新設夏河、同仁、碌曲三縣,則劃給自吐蕃時代就存在的地方土司卡加六部。
瑪曲縣則交給在此的土默特部自治。
朱以海把河源府內的幾大勢力,重新劃定界線,分而治之。
尹勒都齊兩個縣,卡加六部三個縣,然後北面諸縣都是大明直屬,其中分封給漢王一個縣。
另外河曲積石山西、南的幾地也仍歸尹勒都齊,但這幾地不隸屬河源府。
隆務寺等近百座寺院,原有的屬地、屬民、牲畜,也都仍歸他們所有,朱以海只是加以調整,以這些寺院屬地設立寺屬的鄉鎮,仍由他們自治。
“朕派人勘察過,貴南縣可開墾耕地達百萬畝,可利用天然草場達千萬畝,放牧幾十萬頭牲畜不成問題,這裡也適合種植油菜、青稞等。”
“黃河環繞西北,雪山護右東西,這裡是重要古道白蘭古道的要衝位置,北承河湟,南聯川滇,大有可為。”
“兒臣謝父皇恩封賞賜!”漢王高興的接旨,並沒半分不滿,對於曾經受盡苦難折磨的他而言,並沒有太大的野心。
皇帝在青海給他劃了一個縣的封地,直接把這百萬畝可耕地,千萬畝草場給他,他覺得很滿足。
甚至沒有治民之權也不以為意。
其實如果可以,他更願意留在北京,哪怕讓他去南京也行,但父親說希望他能夠建藩青海黃河南岸,屏藩朝廷中央,他也就毫無二話。
“將來你的子孫,有才德兼備者,朝廷後來君主,自然也還可繼續將他們分封到其它邊疆要地,繼續建藩鎮守,屏藩中央。”
宗藩子孫,有能力的可以學文習武,考科舉上戰場,立功建業,論功授封建藩,一般能力的也可做個小官,或是去經商,或是就當個清閒的地主。
《從鬥羅開始的浪人》
“朕會從內帑中拔銀為你建貴南縣漢城和漢王宮,也不會建的太奢侈,其餘的就得由你自己努力了,當然,朕還會給你一筆啟動發展的銀子和一些屬員的,將來如何發展,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靠你自己的努力了。”
“朕希望你能夠珍惜這塊封地,能夠維護穩固好他,這裡既可發展農耕放牧,也可藉由白蘭古道的交通便利,發展工商貿易,這是你將來傳承子孫的基業,要好好幹。”
分封一個縣,監察一個府,手裡有三千不可越縣出府的民兵,非戰時不可調動,皇帝對漢王的封地權力還是限制較大,但也給予了一定的權力,以發威宗藩的特殊作用。
他是皇室代表,鎮守地方,監視文武,同時也並不直接給予他行政治權和統兵調動的兵權。
而整個河源府,西北邊地,各族混雜,幾大勢力的封地自治,越發考驗封王們了,好在有朝廷的御營、屯鎮、省營等兵馬撐腰,倒也不必太過擔憂。
“朕已經召了尹勒都齊諾顏,還有卡加六部土司,以及隆務寺呼圖克圖,以及土默特琿臺吉等一起前來,以後你們就是鄰居了,朕已經選了濟南知府姚啟聖為青海海西道分巡,以後你有事也可以直接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