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侍郎啊,雖不是尚書,但不管是以前明朝還是現在紹天朝,六部侍郎地位都是極高的,而在紹天朝,更是有嚴格的文武升遷序列。
六部尚書從一品,侍郎正二品。
按制,只有內閣學士、左右副都御史、左右司諫、宗人府丞、大理寺卿、奉天府尹、應天府尹、通政使,才是六部侍郎的晉升人選,其它職務極少能晉升侍郎。
巡撫也是正二品職。
巡撫的晉升標準,一般是學士、副都御史及卿員、布政使等官升授。
或者由侍郎授巡撫。
一般來講,侍郎升巡撫,巡撫升總督,總督升大學士。
巡撫升侍郎的也有,但屬於特例。
陳子龍是禮部侍郎,所以他正常要麼升巡撫,要麼升學士,甚至可以直接升尚書。
比如說禮部尚書這個位置,有資格升任的優先順序排第一的就是禮部侍郎、然後內閣學士,然後左副都御史、左司諫、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等。
陳子龍甚至還有內閣學士的兼銜,已經是妥妥中樞大員。
可現在突然降為廣西參政?
參政是正三品官,但卻僅是布政使下面的官,而布政使又是巡撫下面的官。
侍郎若是去任巡撫,算是升遷,任尚書,那是高升,若是去當個布政使,勉強算是平調,這當參政,還是廣西,那便是貶降了。
“老爺你呢?”
“我打算自請去河南做巡撫,或是自請任個布政使。”
錢謙益曾為東林領袖,他十七歲考中秀才,二十九歲考中一甲三名,授翰林院編修,之後起起復復,但基本上都在京城朝中任職,擔任的都是右春坊中允、詹事、禮部侍郎等職,還數任考官。
在弘光朝任禮部尚書。
降虜後又任禮部侍郎管秘書院事。
六十多歲年紀,基本上都在朝中打轉,身居要職。
甚至門人滿天下。
比如現在兩廣總督瞿式耜,就是他的得意門生。當然,魯監國起義之初,斬的寧波謝三賓,曾任太僕少卿,也是他的弟子。
如今他是諫院右諫議大夫,從一品職。
諫院與都察院那是共掌科道言官,又清又要之職。
皇帝沒貶錢謙益,可錢謙益無法安坐,因為曾是東林領袖,又剃髮易服降過虜,屁股不乾淨,如今兒子在第一批下鄉歷練之列,他又如何坐的住。
現在來看,皇帝所謂清洗東林,動作很大,但還是有所剋制的,只是貶官外放,但都留有餘地,既沒有定罪,也沒有下獄,更沒有抄家之類的。
只是說這些是才俊,宰相必經州縣,所以下放地方歷練。
可如果是六品大理寺丞外放為五品知府這樣的,那才能讓人覺得是重用歷練,六品大理寺丞放外為八品海澄縣丞,怎麼也不敢相信是信任重用啊。
經歷過許多黨爭的錢謙益,也看不透皇帝,他不知道皇帝這只是開始,還是說點到為止,但既然兒子都貶降多級,他覺得還是得老實一些。
“老爺,陛下之前不是說不計前嫌,不予追究舊事,怎麼現在卻要清洗東林?”
“因為天下大勢已定!”錢謙益一聲嘆息。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嗎?”
“也許吧,但願不是吧。就看陛下如何處置我的奏章了,如果外放我出京,就算貶為知府,或許都還好,就怕讓我繼續做這右諫議大夫。”
“冒闢疆他們呢,你說他們惹起的禍端,他們是如何處置?”
“全去臺灣,都授了個五品的同知,還是第二同知。”
嘆。
錢謙益和柳如是同時嘆聲,憂心忡忡。
可事到如今,卻又毫無辦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