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江山 (第2/3頁)

相比起歷史上清朝收復臺灣後,嚴禁偷渡臺灣的這種政策,可以說紹天朝的政策支援鼓勵是最重要的,特別是給予無息貸款,允許圈地,借貸耕牛種子,新墾荒地五年不起科,五年半賦,這些無不吸引著無數百姓前往。

現在四個府城,也有幾分城的樣子了,城裡也有官衙、街道,有些作坊、鋪面,幾個港口,更是定期有船往來不斷。

說到底,臺灣確實條件還不錯,就算墾荒種地,也能很快溫飽,不少移民都是一部份地種水稻,一半自給一半售賣,另一半地種甘蔗,收了甘蔗賣給糖坊,能有不錯的收益,甚至在閒時,還能去工坊、碼頭做工賺錢。

“兩位愛卿不必爭吵,朕覺得,可以折衷一下。”

“故道雖有許多灘地,但需要整治才行,朕看可以適當移一些新黃河地百姓過去,每丁給上田十畝,中田二畝半折上田一畝,下田三畝折上田一畝,授田時,可以上中下田搭配。”

“陛下,直接售田不妥,應當變價出售,可以分期,但不能白給。上田三兩一畝,中田二兩,下田一兩,朝廷變價賣地之錢,可以用來疏浚河漕、修建水庫、修灌既水渠,這樣既能防洪蓄水,也能在旱季時放水灌既。

把這一千五百里高高壟崗,變成一節節水庫。”

只要能把水庫修起來,實際上還能把更多的灘地變成中產甚至高產糧田。

“可以安置移民十五萬戶。”

朱以海搖頭,“安置不了這麼多,就算一戶十畝地,這也得一百五十萬畝上田,整個河灘也沒這麼多地,安置十萬戶應當是差不多了,差不多一戶能有十畝地。”

年畝產百斤都達不到的灘地,朱以海提出也變價發賣,但買了也得按朝廷規劃用地使用,比如種林種果,或者建水塘水庫這些。

好的灘地,變價給新河道的災民安置用。

剩下的最後談了半天,朱以海打算他掏內帑銀子買了,這筆銀子上繳戶部國庫,他買下故道其它灘地後,還有附加條件,得按朝廷規劃整治故道,尤其是還得疏浚河道,要修水庫等。

當然,朱以海自己掏錢修的水庫,以後也有資格建水力碾房磨坊、鍛坊等,也有資格需要用水灌既的田主們收水費,當然,水費標準也得由朝廷定。

如果附近農民參與了修水庫甚至是投了錢,那麼就當相應減少水費,甚至獲得免費使用權等。

朱以海也沒打算佔什麼便宜,綜合治理整體規劃,開發要投入不小,這其實很考驗水平的,好地都拿來安置百姓了,如果沒水平,接下這攤子是要虧血本的。

不過他倒認為,這條千五百里的故道,是條金腰帶,不管是修水庫養魚養雞鴨,還是利用水力搞磨坊碾房甚至鍛坊等,又或是養魚養鴨子,還是說蓄水賣水,又或是把灘地改造成新的糧田,或是果園菜地,林園,只要科學規範,集中經營,擺脫農民家庭式的那種模式,前途是有的,利潤也會不小。

僅是故道的舊黃河三角洲,就是一個大寶地,既能屯墾,還能建港口。

如果是直接分給百姓,是很難達到這種開發效果的,以後如果開發出來了,朱以海也可以再分片打包賣給些士紳勳戚們的。

“黃河新河道這八百里堤內百姓,都要遷移安置好。”朱以海還是強調。

自決口後已經也快三年,之前災區屬於韃子控制區,百姓得不到賑濟,只能背井離鄉流離失所,不少災民逃到紹天朝控制區,也陸續安置。有的遷往臺灣,有的遷往江南等。

戰爭和災害,使的許多百姓家破人亡了。

河南山東等地更是人口銳減,僅銅瓦廂決口,就造成四十餘州縣被淹,上千萬人受災,死於這次水災及隨後饑荒的數十萬人。

如今山東河南基本上被光復,可卻出現許多百里無人煙的景象。

現階段,其實新河道堤內要安置的百姓不多,大多已沒於亂世,或逃離後在外地落戶了。

“山東河南江北收回來的這些田地,除優先按額變賣給將士、官吏、屯兵、驛卒等,剩餘的地,也不要留著,儘量變價賣給百姓,以一丁十畝為限,初授五畝,若有餘,再授滿,這地雖說變價出售,但地價隨行就市,不要高了,利息得利,允許十年長息,年息五厘,不復利,十年分期償還。”

雖然有人建議朝廷把收上來的官田招佃出租,不過朱以海還是認為儘量變價出賣,但不是為了賣錢,而是把土地藉此機會,重新調整分配,讓許多無地百姓能夠重新獲得土地。

收租可比變價出賣收益高,哪怕只收秋糧四成租,可年年收,長遠收益更高。變賣一次賣掉,還賣的便宜,哪裡如出租。

但這種官田出租,不符合朝廷長遠利益,朝廷雖然需要財政,但目的又不是賺錢,長治久安,才是朝廷的最終目的。

最新小說: 竇氏孤兒 一手醫,一手殺,王妃誓要臨天下! [FF7]薩菲羅斯月亮星 [娛樂圈]一位愛豆 少年白馬醉春風之棠花朵朵 少年白馬醉春風江若清 七零家屬院我懷了糙漢三個崽 世界破破爛爛,幼崽縫縫補補 二嫁古板老男人 全員修羅場!黑化男主都想佔有我 全球檔案 農門相公是錦鯉 小娘子的貓 帝姬兇殘[宋朝] 快穿:這個炮灰有點彪 我不做賢妻 歌劇魅影歷險記 白衣仙君和龍傲天又爭又搶 穿越八零替嫁後我成了軍官心尖寵 重生以後包子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