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陛下治罪。”
“你們昨夜搶掠的財物全部上繳歸公朝廷代為發還、賠償百姓。”
“你們的功勞朕每個士兵賞銀元二十塊軍官各有加賞。另繳獲的武器盔甲戰馬等上繳朝廷另給賞賜。”
“三千宣大兵昨夜戰死、受傷的也給予撫卹。”
“想離開軍伍的每兵另給兩塊銀元遣散費想留下的聽從朝廷整編安排。”
“軍官願意留下的保留品階侯缺任用。”
對於幾個宣大主要將領朱以海也特旨恩賞楊捷授正二品都督僉事銜記名總兵侯缺。
李璉等幾員將領也基本上是升銜然後官職加一級但暫只記名候缺。
至於姚啟聖朱以海問他自己有什麼請求。
姚啟聖再次向皇帝表明願捐銀二十萬兩助軍。
“你願任武職還是文職?”
“臣願為文職。”
“朕給你兩個選擇一在朝中六部做個主事或者直接外放個大縣知縣你願選哪個?”
“你也不要嫌棄官卑職輕朕開科取士一甲進士直接授翰林院編修等其餘朝考優秀者選庶吉士在翰林院學習三年然後授官。
而未過朝考之新科進士二甲進士留京在各部學習三年然後按成績表現授職一般也就是主事。三甲進士則要到各省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學習行走三年三年後表現良好者方授知縣。
且三年行走學習後能授主事、知縣者也僅得三成左右餘下七成就得從主簿、縣丞甚至是教諭中書、司務、典簿等。
紹天朝開科取士錄取的進士數量較多雖然現在官缺多但朱以海並不會隨便就授給新科進士們知縣、主事這些職務都得先在部院或是省裡藩臬先行走學習三年然後按表現授職。
最優秀的三成左右會授予部院主事、地方知縣這樣的七品職但更多的則是要授八品甚至九品這樣的官職甚至有些可能會被直接淘汰不能實授。
“臣願外放一縣腳踏實地做些實事。”
這個回答讓朱以海很是滿意而且他也看出這人確實是有能力的所以道“既然如此那朕便授你為濟南府歷城縣知縣正七品。”
歷城縣是濟南府附郭知縣濟南既是省城又是府城還是縣城一城裡有巡撫、布政使、按察使、知府、知縣等同治一城這樣的知縣其實是最考驗能力的。
所謂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郭省城。
說白點縣令不好當基層不好乾這省市駐地的基層官更不好當。
不過若是有能力也容易出政績畢竟高官、市長眼皮底下乾的好都看的見。
授姚啟聖歷城知縣既是對他的賞識也是對他的考驗特別是現在濟南城剛經歷戰火如今還是座空城呢他得招撫百姓恢復秩序等等。
“臣謝陛下恩賞。”
“你可願意?”
“臣不勝榮幸感激。”
“可有信心做好這附郭省城的歷城知縣?”
“臣願意一試。”
“既然你這麼有信心那朕便給你這個機會你進獻的這二十萬兩銀子朕收了。”
“便特拔給山東撫民賑濟恢復生產給巡撫十萬布政使、按察使還有三個分巡各一萬濟南府給一萬章丘、歷城兩縣各一萬。”
姚啟聖獻銀二十萬兩朱以海直接就拔了十八萬兩給山東各級衙門安民賑濟剩下兩萬拔給御營。
朱以海安排好後還特意跟兩人閒聊了會甚至問起姚啟聖怎麼用三年賺了二十萬兩銀子。
結果他倒也沒隱瞞其實就是搞走私他老家畢竟紹興現在那邊工商興盛又開海貿所以這三年他就從北邊走私牛馬南下有時也販人參過去再從南邊販茶販酒販煙北上。
有時也販鹽。
都是暗裡走私買賣只要打點到位這一船船的私貨利潤驚人。
特別是人參、菸絲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