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號宇宙飛船的外形更接近科幻作品中的形象,設想中應該是能夠自由往返藍星與外星球的宇宙飛行器。
事實上,從梁星利用反重力技術發射衛星那天開始,華夏官方就已經著手研究反重力引擎。
——或者說反引力引擎。
重力並不等於引力,但確實屬於引力的一部分。
梁星從一開始的設想就準備向外太空發展,反重力技術——或者更準確一點的說是反引力技術,自然也能夠試用於宇宙。
藍星已經超負荷運轉,種種跡象都在表明它已經難以接受更多的人口。
外太空拓荒屬於必然趨勢,梁星也設想過未來的發展。
但這並不是想當然知曉結果就可以實現的企劃。
材料與生命!
前者可以透過幻想礦石解決,後者卻只能藉助寶可夢與樹果取巧。
梁星實驗室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建立。
而華夏官方的研發能力,雖然沒有梁星想當然那麼便捷,但有反引力技術的基礎,他們也並不需要完全依賴梁星。
正好梁星實驗室對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人口增長速度也穩定上升。
資源不足、藍星不堪重負…
梁星徹底不管的結果,只會是亂成一鍋粥!
——甚至引發戰爭!
而一旦爆發戰爭,對任何一方都不是好事,官方只能加強對外太空的探索。
事實上,官方實驗室同樣也有數碼寶貝協助研究。
這些資料生命在資料統計方面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
按數碼寶貝主導的模擬結果,嫦娥號宇宙飛船的試飛應該不會出任何問題。
只是具體情況如何,還是得實踐出真知。
因此嫦娥號搭載的九名宇航員,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
轟——
巨大的轟鳴聲震耳欲聾,嫦娥號平穩起飛。
相比傳統火箭推送的方式,使用反引力引擎的嫦娥號能夠更直接的出入藍星。
而升空對宇航員的影響,同樣也遠遠沒有火箭推送那麼直觀。
但只有飛船上的宇航員才知道,離開藍星那一瞬間的壓力,差點將他們壓垮。
“成功了!我們成功了!”
嫦娥號內部空間大致可以分為主艙室、休息室、駕駛室與倉庫等。
此時主艙室的六名宇航員,不約而同為之歡呼!
雖然還是有一張嘴就有鮮血噴出的情況發生,但至少他們還能活蹦亂跳,這就足以證明數碼寶貝的計算沒有錯漏。
誰都不想死!
只是必須驗證反引力引擎的可行性,就必須有人冒險。
這種情況同樣也在計劃之內,九人輪流用藥,他們的內出血並不致命,吐出來反而是好事。
“阿偉,你們先去用藥,這裡我們來接手。”
第一時間用藥穩定身體狀態的宇航員迅速趕到駕駛艙。
三人與原駕駛員完成交接工作,專心致志的開始嫦娥號的試飛測試。
要知道,嫦娥號需要三名駕駛員配合才能夠安全行駛。
一人辨別方向兼指揮,一人控制方向,一人控制動力。
畢竟宇宙中基本是真空,阻力完全可以忽視,而嫦娥號依賴反引力引擎行駛,完全不需要遵循既定的軌道,自然也就沒有速度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