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稍縱即逝。
樑子謙才高中畢業,哪怕成績還算是不錯,陡然接觸這種程度的知識還是覺得格外吃力。
好在他有數碼寶貝輔助,可以較為方便的搜尋相關知識,再加上技術部門其他助手的指導,梁星選擇仿生義肢起步的好處就很明顯了。
哪怕只是高中生,只要熟悉基礎知識,樑子謙很快就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機械的魅力。
考慮到其他助手還要進行各自的研究,原本學習格外吃力的樑子謙反而後來居上,學習進度成功完成反超。
甚至他已經開始嘗試製造,只是對於腦電波和皮下神經操控的應用還不是特別熟練,成品可能不會特別理想。
正好今天衛敏興高采烈的過來告訴梁星一個好訊息,他也就讓樑子謙自己去嘗試製造仿生義肢。
無論如何,實踐出真知。
獨立自主永遠是梁星實驗室不變的主題。
正好梁星這裡也有充足的材料可以讓他揮霍。
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梁星或許不太懂,但對於正常人而言,這確實是最常見的情況。
與此同時,實驗室外的養殖區域。
“沒有抓去檢測嗎?”梁星微微皺眉。
實驗室外一共25個養殖區域,統一梁鋼1型合金建造,甚至地下也有合金板隔斷。
但不同種類的實驗體,養殖區域的環境也有所不同。
其中最特殊的就是牛蛙的養殖區域。
相比其他大多數實驗體,牛蛙體積並不大。
但養殖區域內要準備池塘,而且考慮到產卵量,第一輪養殖數量其實並不多。
——準確來說只有一對。
所幸培育液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發揮提供營養、提高免疫力等效果,牛蛙產卵存活率達到了驚人的95%以上。
同樣的道理,蝌蚪存活率的情況也差不多,混雜培育液的池塘絕對是最安全的溫床。
這也直接導致養殖區域內密密麻麻全是幼蛙。
其中有那麼一些鶴立雞群的‘龐然大物’,相比兄弟姐妹明顯大了不止一圈。
還有一些背上頂著一個小凸起的,隱隱能夠看到一絲種子的模樣。
畢竟單次產卵2~3萬,一次出現單個或多個性狀表現的情況並不少見。
只是梁星掃視一圈,似乎並沒有妙蛙種子誕生。
當然,他本來也不指望一輪誕生妙蛙種子,那機率確實太低了。
重點是其中具備部分性狀,即部分遺傳相關片段皆為隱性基因。
頂多兩輪繁殖,絕對能夠誕生妙蛙種子!
“在檢測了!但是數量太多了。”
助手並不知道妙蛙種子的具體模樣,所以他們只能優先挑選異於正常牛蛙的實驗體進行檢測。
但不得不承認,過萬的基數,即便大多數體型還沒有指甲蓋大,其中異於正常幼蛙的實驗體也絕對不在少數。
而衛敏話音剛落,便發現梁星的語氣似乎有點不對。
隨即反應過來,養殖區域根本不可能培育如此龐大規模的牛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