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很清楚,朝廷那邊暫且來說,是不會再給他增派兵力了,但卻給了他練兵的權力。
也就是說,藍玉可以在暹羅和真臘地區進行徵兵,然後進行操練。
雖然藍玉沒有去過天竺,但不管從簡單的地圖,還是瞭解到的一些訊息可以知道,天竺是有許多個王朝同時存在,並且疆域也很遼闊的地方。
三十萬兵打一國問題不大,可一直打下去,問題就大了。
而現在,大部分的軍隊後勤,也是由南洋這邊來負責,朝廷主要負責是在軍備和火器上面。
當攻入天竺地區的時候,那麼暹羅和真臘,就相當於藍玉的後勤方了。
“風!風!大風!!!”
突然,軍營裡傳到了大的呼喊聲,而藍玉這邊,也感受到了大風的吹拂。
這是季風,也是能夠帶動寶船的大風。
只有在這樣大風的吹動下,才能給寶船風帆提供足夠的動力航行。
萬事俱備,東風已至。
藍玉再不遲疑,立即整頓軍隊,開動寶船,前往天竺。
——
吐蕃。
歷經三月,傅友德率領大軍,幾乎把整個吐蕃給橫推了。
征戰吐蕃的戰局,比傅友德想象的還要順利。
現在的吐蕃早已經不是唐朝時期的強大王朝了。
吐蕃王朝崩潰,分裂為了大大小小的諸多政權,主要有拉薩王系、阿里王系、亞澤王系和雅隆覺阿王系。
四大王系內部又不斷分化,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割據政權。
如阿里王系又分出了拉達克王國、普蘭和古格王國。
吐蕃東部地區,則更加混亂,這裡“族種分散,大者數千家,小者百十家,無復統一”。
北宋時期,青海一帶曾經建立了唃廝囉政權,但是時間也比較短暫。
在長期的分裂狀態下,整個青藏高原形成了三部分,分別是烏思藏,康巴和安多。
烏思藏又分為了前藏、後藏和阿里三部分。
大明的烏斯藏都指揮司,其實並不在如今意義上的烏斯藏地區,反而是北部接近西域的邊境。
名義上,烏斯藏都指揮使,管轄整個烏斯藏地區。
傅友德領軍要打的,就是烏斯藏前藏,阿里。
前藏就是拉薩和山南地區,阿里則是藏北高原上。
這兩個地方,也是最麻煩的地方,高原反應最強烈的地方。
傅友德之所以能在三月內橫推吐蕃,最關鍵的點不在於用兵,而在於用人。
他利用各大政權之間的關係,將前藏和阿里地區的吐蕃政權,全部給孤立了起來,在許諾了一些好處之後,這些生活在高原地區的吐蕃人,自行組織了兵力,幫助傅友德橫推。
其實能夠這麼順利,傅友德還需要感謝一下帖木兒。
前些年帖木兒侵犯打下和吐蕃接壤的德里蘇丹國,從而進入到吐蕃境內燒殺搶掠,把整個吐蕃境內搞得是支離破碎。
而當時投靠了帖木兒勢力的,就是前藏和阿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