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麻麻的箭雨完全沒有停歇的意思,前面射箭完的蒙古騎兵左右散開,後面的騎兵接力拋射。
當年成吉思汗就是用這樣的戰術,橫掃中亞,蕩平歐洲。
此時此刻,朱樉也知道不能等下去了。
“傳令,騎兵出動。”
“遵命。”
大明有兩萬具裝騎兵,便是先前對抗帖木兒,在西域,在吐蕃橫推無敵的騎兵。
這兩萬騎兵被分成四股,三王各領五千,還有五千則是在朱元璋的大營裡。
朱樉手裡的王牌,就是這五千具裝騎兵。
當然,朱樉手裡可不止五千騎兵,否則還打什麼草原,在搶奪呼倫貝爾的戰馬後,朱樉手裡的騎兵數目已經是超過三萬。
在朱樉的軍令下,三萬騎兵分成兩股,由重騎帶頭,從左右側翼對蒙古騎兵發起衝鋒。
渾身甲冑的他們根本不害怕箭雨,就算是麾下戰馬也是披甲。
火繩槍不斷開火,大量的蒙古騎兵被射殺。
他們強勢衝破蒙古騎兵的陣型,猶如兩把尖刀一般插入敵人的心臟。
明軍前線的局勢因為騎兵的加入而大有改變,大量的蒙古騎兵死亡,勝利的天平似乎朝著明軍而來。
然而,在明軍具裝騎兵手裡吃過虧的蒙古人怎麼沒有防備。
當初,正是因為傅友德率領了具裝騎兵,直接沖垮了北元僅八萬鐵騎,這才導致北元的實力銳減,皇權的威嚴動搖,從而導致鬼力赤反叛,殺死了北元皇帝額勒伯克。
在明軍騎兵肆虐戰場的時候,蒙古軍這裡同樣有兩萬騎兵衝鋒而出。
這是蒙古的重騎兵,他們同樣披著甲冑,雖然沒有具裝騎士那般精良,但也是屬於真正的重騎兵。
最主要的是,他們手裡拿著的,並非是弓箭彎刀,而是狼頭棒,鐵錘之類的重型武器。
這一支軍隊是鬼力赤特別打造的。
在北元的手中,自然有不少的匠人,這些工匠現在到了鬼力赤的手裡。
應對具裝騎兵最好的辦法就是鈍器的捶擊。鬼力赤自己是想不到這樣的應對方式,這些方法,是那些投靠了蒙古人的漢人所教。
雖然這些重型武器看上去有些簡陋,許多幹脆就是鐵塊裡插上木棍,但它們的殺傷力不容忽視。
這些騎兵進入戰場後,直接就朝著明軍的騎兵衝擊而去。
他們身上有甲冑,火銃並不能造成太大的傷害,但他們的戰馬可沒有受到保護,明軍騎兵反應迅速,直接射馬。
倒地的重騎直接就廢掉了,只不過雖然效果顯著,但還是有不少重騎憑藉著衝鋒之勢靠近了明軍騎兵。
被黏住的明軍騎兵只能跟蒙古重騎展開對戰,這個時候火繩槍的裝填速度就限制了明軍騎兵,往往只能在開一槍後,就要拿出長刀。
即便明軍騎兵是多股小隊協同,但奈何蒙古騎兵太多了。
他們可不止重騎兵,還有大量的輕騎兵,這些輕騎兵的速度要更快。
輕騎兵協助重騎兵貼近明軍騎兵,從而逼迫明軍騎兵進行貼身戰。
原本無敵之勢的明軍騎兵,也開始逐漸出現傷亡,不過哪怕是換人頭的形式,蒙古騎兵往往要三四騎才能換下一個明軍騎兵。
具裝騎兵更甚,五六個蒙古騎兵才能殺死一個明軍具裝騎兵。
雖說傷亡比懸殊,可蒙古騎兵有數十萬的數目,而明軍騎兵也就這三萬餘。
一旦明軍騎兵全部折損在這戰場上,明軍可就沒有了反制的手段。
到時候破營只是時間問題了。
朱樉當然不會讓這樣的情況發生,當即令鼓兵擊鼓收兵,通知騎兵回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