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朱棣離開的背影,朱英輕笑著說道。
——
天界寺。
這裡今日來了一支特殊的使臣隊伍。
之所以說特殊,因為這些使臣都是漢人。
他們就是從渤泥國過來,是黃森屏的族人。
領隊的是黃森屏的侄子黃群生。
這些人在進入到大明境內的時候,就一直是在震驚中度過。
尤其是進入到京師更甚。
“難怪叔父一直想著迴歸大明,原來京師竟然如此繁華。”
黃群生的年紀並不大,雖然他是在大明出生,可是懂事的時候,就已經到了渤泥。
其實他一直想不通,為什麼叔父一直想著要返回大明,在渤泥國豈不是更加的自在。
然而在接觸到京師的繁華後,他才懂得了叔父的想法。
跟京師比起來,渤泥國完全就是個小鄉村,蠻荒之地。
單單一眼望去的人群,就比整個渤泥國所有的人口加起來都要更多了。
二十多歲的黃群生,還沒見過如此多的人。
拿著叔父交給他作為證明身份的令牌,黃群生找到了最近的衙門。
實際上就是治安所。
看到總兵令牌,治安所的差役不敢怠慢連忙上報。
很快就有兵部的人過來接洽。
在瞭解具體情況後,黃群生暫時被安置在天界寺中。
因為黃群生除了總兵令牌外,還有渤泥國的國書。
如果只是個小國,禮部兵部這邊也不會怎麼在乎,但是同時涉及到渤泥國就完全不同了。
在黃群生抵達京師的第二天,訊息就已經傳到了朱元璋這裡。
這個速度已經是很快了,畢竟不是軍事情報,沒有專門的通道,如果不是因為黃森屏先前是雲南永昌騰衝衛總兵,可能一個月都不見得訊息能夠進入宮中。
朱元璋聽到這訊息非常高興,他對於黃森屏可是印象深刻。
因為黃森屏起初叫黃元壽,因黃元壽在南海森屏灘剿寇抗倭功勳卓著,朱元璋親口賜名森屏,
原本雲南紛亂,黃森屏沒了訊息,朱元璋還以為死在了戰亂下,沒想到還活著。
最關鍵的是,這次國書的內容,是黃森屏請求將渤泥和斷手河流域的土地,納入大明版圖。
“是咱大明的忠臣吶。”
看著國書內容的朱元璋,不由發出感嘆,也給黃森屏定下了大明忠臣的性質。
國書裡黃森屏講述了關於自己去到渤泥的詳細過程,並且表示已經掌控渤泥大部分割槽域,這也相當於給大明開疆擴土了。
雖然對於渤泥那等小地方朱元璋都不知道,還是讓人查過才明白原來是在真臘的海對面小國。
但這依舊讓朱元璋很開心,於是叫來大孫表示,要駐兵渤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