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像是烏斯藏,廣西,雲南,在邊關地帶同樣有邊兵。
剩下的就是民兵了。
這些大多數是地方勢力合法建立的非常規兵種。
後世叫民兵團,現在稱呼為義勇軍。
西北地區有土兵,雲南地區有苗兵,狼兵等土司兵,還有比如少林寺的僧兵,採礦的礦兵,鹽司的鹽兵。
他們不在軍戶體系中,但有戰事也可徵召,平時操練由各自出錢糧,沒有軍餉,但立下軍功也能得到封賞。
還有水師。
這一塊跟衛所差不多,先前朝廷不重視,現在隨著海貿發展逐漸擴大,已然有超越地方軍的聲勢。
水師目前總兵力在二十萬左右,朱英準備擴軍到五十萬。
也就是比現在翻個倍還要多。
之所以需要如此多人,自然是關乎到大明對海上的掌控。
水軍跟陸軍不同,很多陸軍並不能直接當成水師,否則就會出現當初蒙古人征討倭國的情況。
蒙古人那個時候,直接就是將不懂水性,暈船計程車兵硬塞上船,強行征伐。
這樣士兵在抵達目的地時候,戰鬥力嚴重下滑。
所以朱英要召集的水師,首先就是要懂得水性,並且培養一定的海上應急知識,比如遇到風暴時的緊急應對演練,接舷戰的操練等等。
朱英對軍隊的改制,主要還是集中在京軍這塊。
地方軍目前雖有很多改革下去,但屯田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糧食的問題,也是目前大明需要考慮的問題。
直接取消衛所制那是傻子才會乾的事,要知道在衛所中,除開士兵外,還有大量的軍戶。
目前大明外衛總計有三五百出頭外衛,千戶所兩千五百餘。
當然,不是所有衛所都是滿員編制五千六百人,但這也有將近兩百萬的數目了,加上軍戶一起,超七百萬人。
他們的生活都依賴於衛所制上,貿然進行大的改革,極大可能會讓大明全國動盪。
這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至少目前在朱英的不斷干預下,衛所裡已經不再像是從前那樣貪腐橫行,軍戶的生活好了許多。
“殿下為何皺眉,可是有什麼煩惱之事。”陪在朱英旁邊的徐妙錦柔聲問道。
他看到朱英有些出神,而後眉頭微皺。
朱英有些鬱悶的說道:“我準備召集大明所有千戶開一次軍中大會,可是這其中至少有千人參與。”
“屆時開會,我豈不是要扯著嗓子大喊,讓人傳話也太過於麻煩了些,很耽誤事。”
這就是沒有喇叭的痛苦了。
徐妙錦聞言開口說道:“我這裡倒是有些想法,先前未入宮時,我經常去戲園子裡聽戲,因女眷的關係,只能是在樓上的包間,離得比較遠。”
“大的戲園子裡頭一場也有數百人,多時過千,那些戲子也不是扯著嗓子大喊,我卻能聽得清楚。”
“或許可以參照一番。”
朱英聞言眼睛一亮道:“好想法,明日我便去瞧瞧,如若可行,則將東宮改造一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