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當勳貴家族沒落後,財富被他人吞噬,可不是什麼新鮮事。
徐膺緒可以無所謂,但徐輝祖作為徐府現在的帶頭人,考慮的地方自然多些。
「我明日入宮見三妹,請求吐蕃之事。」徐輝祖語氣肯定說道。
徐膺緒雙手一攤:「大哥你決定就好。」
徐輝祖看了看這不成器的二弟,頗有些無
奈。
四弟徐增壽隨燕王朱棣去了倭國,估計這跟分家差不多的意思,往後若是沒有特別的許可,大概是很難回來一趟。
不過也好,至少徐家在倭國也能開枝散葉。
.....
帖木兒進軍吐蕃的事情,已經上了京師邸報。
大多數百姓對於吐蕃並沒有多大的概念,只知道特別遠。
至於帖木兒是誰,那就更加不知曉了。
但這並不妨礙百姓們的憤怒之心。
各酒館茶樓議論紛紛。
「哪裡來的小癟三,竟敢犯我大明,是馬尿喝多了不知爹是誰吧。」
「估計是窮瘋了,跟曾經的草原蠻子一樣,想來大明打秋風,不過話說回來,吐蕃是哪啊,我怎麼之前好似未曾聽說過咱大明有這地方。」
「吐蕃可不小,聽說比咱們大明任何個布政司都要大,不過地方窮得很,與雲南差不多,都是些土蠻子。」
「可別小瞧了,邸報上說了,要整兵三十萬呢,還要請北元出兵,估計是場大戰。」
如果是從前,聽到打仗的訊息,百姓們自然肯定會非常的驚慌。
因為這意味著要服兵役。
但是現在就完全不同了,對於現在的大明完全沒有任何擔心,甚至於帖木兒,吐蕃這些事情,會成為他們的飯後談資。
哪怕是現在的娛樂活動已經比之前多了不少,但關心國家大事,依然是許多百姓們的喜好。
沒有人會覺得,帖木兒進犯吐蕃,會對大明產生多大的影響。
尤其是京師現在,可謂是萬國來臣,讓百姓對大明有非常強的歸屬感,自豪感。
自然,雖說已經宣佈了出兵,但實際上還是要等到明年開春。
現在已經是入冬了。
出兵是要看季節的,一般來說小戰無所謂,大戰則集中在春秋時節。
沙場秋點兵,便是有這般描述。
氣候對於大軍來說非常重要,更別提吐蕃那等地方,晝夜溫差極大。
而且吐蕃還有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高原反應。
朱元璋曾經之所以不直接統治吐蕃,跟這高原反應有很大的關係。
當初的使臣進入到吐蕃後,就有許多人上吐下瀉,噁心頭暈極為嚴重。
這更不要說普通士兵了,在這種情況下,別說打仗,存活都是個問題。
三十萬大軍過去,也是個篩選。
實際上能有二十萬兵不受影響就已經不錯了,其餘的基本上就充當後勤。
在這裡頭,烏斯藏的衛所將會是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