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吃飯問題,還有各項補貼,福利贈送,簡直讓人平白要羨慕幾分。
羨慕歸羨慕,但在老百姓來看,這也是官老爺們正常的需要的,倒是生不出什麼妒忌之心。
能夠當官老爺的,哪個不是飽讀詩書,才學深厚。
比自己這些老百姓活得舒坦些,自然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不過對於很多從商的來說,聽到說書先生的講述後,反而生出了一股自高感。
大明的興商之策,讓許多投身進去的,哪怕是大字不識,今年也都是賺得盆滿缽滿,一個月進賬十幾貫鈔,都算不得什麼掙大錢。
賺上百貫鈔的,也是經常聽說。
而他們,也是京師消費的主力軍。
錢來得快,自然就沒那麼在乎,花了就花了,明日再賺便是。
娛樂業在京師的發展,是越發火熱了。
據不完全統計,單單是今年在京師新開的青樓,就已有數百之多。
其中有路子的,還從遠洋之外,招來許多外族女子,憑的一股子獵奇獵豔,生意極為紅火。
諸多青樓也是有所有樣。
若是在這個時候的大明,在青樓見著什麼黃頭髮,藍眼睛的外族女子,不要驚奇,實在是太多了。
【講真,最近一直用@
oyuedu安卓蘋果均可。】
有需求就有市場。
海禁解開後,海貿變得更加的頻繁起來,京師的熱鬧,整潔,禮儀,文明,還有包攬著全世界的商品,讓所有來過的人,無一對此繁華不心生留戀。
尤其是從戰爭之中,被大明的商人給買過來的外族女子,更是來到此地,根本就沒有走的意思了。
不過現在大明的律法,尤其是在戶籍上面,只針對於大明國人,其他的想要加入大明戶籍,尤其是京師南京這邊的,就比較麻煩了。
女子還好一點,便是能夠找個京師戶籍,哪怕是大明戶籍的嫁了,便就可落戶大明。
男子就麻煩一點,若是沒有貢獻,或者有技藝才能的,戶部下設的部門,是不會給其落籍的。
而非大明戶籍之人,在許多律法層面,沒有享受的保護。
雖說沒有明文規定,非大明戶籍就要低人一等,但現實的情況就是低人一等。
比如有戶籍和沒戶籍的爭執見官,就會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在一些桉件上有所袒護,是極為常見的現象。
對於這些,朱英也有所瞭解,知道有些許不公,但並沒有去改變的意思。
為什麼要改變,區別對待,挺好的。
便就是這樣,才能讓其他外族外國之人,心向文明,心向大明。
….
從深層次來說,大明本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在這裡沒有漢人,蒙古人等等的區分。
只有大明人和非大明人的兩種概念。
吸納更多優秀的人才,人口,這也是朱英要進行的一個方式。
區別,不公正的對待,往往會讓更多人對於大明更加嚮往。
用朱元章的話來說,咱大明的百姓還管不過來呢,哪裡有時間去管這些外族之人。
在官員制度這邊敲定之後,朱英便在此出宮,開始商定關於工人工會的事情了。
工人工會,在如今的大明是很有實行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