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面對朝廷由宋國公馮勝統領的二十萬大軍,不管是山西的哪個衛所,都沒有膽子敢站出來對抗。
全都老老實實的迴歸到衛所裡,不敢有絲毫的異動。
馮勝的大軍,自然不可能遭遇到任何的抵抗,直接就軍管了山西。
而首先抓起來問罪的,就是以山西布政使為首
的所有頂層官員。
當馮勝趕到的時候,山西布政司連同十九名官員直接是畏罪自殺,想要透過自殺的方式,儘可能的將事件壓下去。
「自殺,可不夠啊。」
馮勝微微搖頭。
這已經是誅九族的大罪了,這些畏罪自殺的九族,都要先行全部關押起來。
這案子裡,只要是涉及到的,九族都沒得跑。
這就是為什麼朱英知道,整個山西要被血洗了。
能夠在山西參與到貪汙中,並且有身家地位的官員,必然是其家族出了不少力,一抓一個準。
這次的二十萬大軍,可不是山西人,都是從外地調過來的。
即便是許多衛所指揮使,那也沒得跑。
零星會遇到一些反抗,比如某些家族最後的掙扎。
但這在二十萬大軍面前,任何抵抗都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猶如雞蛋碰石頭一般可笑。
當然,也不能說一頓亂殺。
該調查還是要調查的。
掌控了山西的局面後,朝廷再次派出調查團。
上次去的是刑部右侍郎,這次主導的是刑部左侍郎蒙正生。
眼看著到年底了,朱元璋下了諭旨,此案必須在兩個月內審結,並且處理完畢。
不能耽誤到大明春節。
正月殺頭,可不是什麼吉利事。
蒙正生就是曾經朱英說讓倭國賠款的時候,站出來質疑倭國能不能賠償那麼多白銀的人。
這傢伙腦子一根筋,朱英自然也不會因為幾句質疑就給人下了。
刑部本來就需要愣頭青,顧忌太多,城府太深的人,可不適合在刑部幹。
僅一個月的時間,案子基本上就清楚了。
只是訊息傳回京師的時候,又掀起了一陣波瀾。
「十二萬七千餘人,這可是咱大明建國,不,哪怕是古往今來,都沒曾關乎到的大案子。」
「這般多的人,難不成全部都處死嗎。」
刑部尚書楊靖感覺頭都大了。
立馬聯絡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大理寺卿李廷尉瘋狂搖頭:「我大理寺只負責判案,這麼重大的案子,當然不可能是我大理寺說了算。」
「對於楊尚書的決定,我自然是鼎力支援。」
都察院左御史也開口道:「這應該是屬於刑部的事,我都察院只管看有沒有違規的地方,既然是楊尚書親自審理此案,當然不可能有任何壞規矩的可能。」
「這事是陛下的諭旨,也沒說要開三司會審,我看還是楊尚書直接做主的好。」
右御史也是直接附議。
大家都不是傻子。
這可是近十三萬人啊,難不成就全給殺了?
以陛下的意思,自然是除開女眷充入教坊司外,餘者皆滅。